展示成果,描绘愿景!慈善万人行上的这些方阵真“燃”
发布时间:2023-02-05 来源:中山+

2月5日上午,“中山慈善万人行·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巡游活动隆重举行,由中山市民和各界人士组成的200多支巡游队伍和20多支文艺表演和民间艺术表演队伍,从兴中道东西沿线出发。这次巡游中,不少方阵展示了2022年的工作成果,向市民描绘发展愿景。这些方队都有什么特色?未来一年将有什么最新举措?一起来看看!

中山高质量发展方队
迈出新一轮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的步伐


高质量发展方队。记者 王云 摄

在巡游队伍西线中,手举“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中山现代化建设”“砥砺奋进谋发展 凝心聚力促改革”横幅的“高质量发展方队”,十分亮眼。高质量发展方队由市发展改革局和总部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以及重点项目单位代表共同组成,“2022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超常规举措稳增长、抓项目、促投资,有效降低了超预期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冲击影响,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三级主任科员黄勉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参加慈善万人行,尤其是身处高质量方队,更觉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据了解,2022年,中山完成省市重点项目投资738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深江铁路中山段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动工;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占比分别提高到27.2%、36.7%;争取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71亿元,同比增长52.7%。

“工改攻坚、绿美中山”方队
为中山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


“工改攻坚、绿美中山”方队。记者 王云 摄

“工改攻坚、绿美中山”方队共有30人,主要由各镇街、市“工改”指挥部成员单位抽调而来的骨干力量组成。他们不仅各有所长,而且甘于奉献、敢于创新,是一支召之即来、敢战必胜的“工改”铁军。2022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工改”工作决策部署,推动全市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超 1.4 万亩,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预计推动新增投资总额近650亿元,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越发广阔。

“走在兴中道上,我们倍感振奋、倍受鼓舞,我们一定会用心用情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不断拓展中山高质量发展空间,助力中山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中山市自然资源局总工程师、市“工改”办日常工作负责人邓宇文表示。

中山治水铁军
铁腕治污,不负期待 


“中山治水铁军”方阵。记者 王云 摄

“中山治水铁军”方阵由市水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各镇街治水专班、参建单位的代表组成,向全市展现“铁军”的风采。2022年,中山治水一线人员突破8000人,全市累计进场整治河涌495条,年度新建市政污水管网975公里,动工新扩建13座污水处理厂,完工通水2座;完成省民生实事行政村农污治理44个。中山成功入选“十四五”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和2022年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

“2023年是中山治水工作的关键之年,水体整治迈进攻坚‘深水区’。”市治水办技术组组长、市水务局总工程师梁剑喜介绍,接下来将充分结合治水与工改、河长制、海绵城市建设,实施“六污同治”,力争新建污水管网1290公里,新扩建14座生活污水处理厂。“治水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但是治水人不会辜负组织的信任和市民的期盼,一定做好治水工作!”梁剑喜表示。

乡村振兴方队
走出具有中山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方队。记者 王云 摄

乡村振兴方队是一支拥有百人的队伍,队员由2022年中山市特色精品示范村的村书记或第一书记,六盘水市、潮州市乡村振兴局领导,我市派驻六盘水市、潮州市帮扶干部,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领导班子和业务骨干组成。

2022年,中山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有序推进东西部协作,拨付财政援助资金1.68亿元,发动社会帮扶1987万元,实施协作项目65个,选派15名党政干部、92名专业技术人员到六盘水挂职等。“我多次参加慈善万人行活动了,今年的气氛依旧是非常热烈,我们的乡村振兴队伍也越来越大了。”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陈柳斌表示,接下来,中山市将以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统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出一条具有中山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苏小红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