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银行业保险业如何在复杂的形势下,持续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加大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2月16日上午,中山市在设在中山日报社的中山市网上新闻发布厅召开金融业新闻发布会,中山银保监分局介绍,2022年中山银保监分局积极引导全市银行业保险业促发展、惠民生、深改革,为中山稳住经济大盘、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月16日上午,中山市在设在中山日报社的中山市网上新闻发布厅召开金融业新闻发布会。 记者 冯明旻 摄
助企纾困“促发展”彰显新担当
中山银保监分局介绍,该局积极引导全市银行业保险业大力支持中山制造业当家战略。据介绍,2022年,我市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增加217.44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38.02%。截至2022年末,制造业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比重22.22%,占比在珠三角九市中排名前列。保险业为科技企业提供科技保险、专利保险、专利质押融资保证保险等风险保障121.54亿元,为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中山银保监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何欲晓。记者 冯明旻 摄
积极为重大项目建设注入“金融活水”。截至2022年末,银行业累计为深中通道建设等省市重点项目授信金额超过2738亿元;为全市85个“工改”项目提供授信93.72亿元。保险业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风险保障62.3亿元。
全力稳住市场主体。银行业全年为4298户制造业、餐饮零售、交通运输等受困行业企业调整还款计划本息合计53.12 亿元;为5942户受困企业办理无还本续贷合计154.47 亿元;通过免除服务性收费等方式为企业降低财务成本5.02亿元。保险业通过疫情防控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919.51亿元。
提质增效“惠民生”展现新作为
在“惠民生”方面,一是中山新市民金融获得感明显提高。中山银保监分局牵头印发《中山银行业保险业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十条措施》。截至2022年末,我市住房租赁贷款余额、创业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303.97%、40.43%。保险业为家政、网约车、外卖配送、即时递送等8752名新业态从业人员提供风险保障152.08亿元。
二是“博爱康”有效减轻大病就诊负担。中山银保监分局联动市有关部门加快推广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博爱康”,总参保率在全省以共保体形式运作的城市中排名第3,累计参保人数达70万,获评全国“患者为先案例”。
▲2022年初,中山“博爱康”正式启动。(资料图片) 记者 王伟 摄
三是车险综合改革实现“降价提保”。2022年车险保障金额4.26万亿元,同比增长28%;商业险车均保费2346.47元,比车险综合改革前下降了13.47%,为市民累计节省5.14亿元,车险综合改革成果日趋稳固。
谋变求进“深改革”取得新突破
中山银保监分局推动农业保险迈向高质量发展。如创新定损模式,全面推广水产养殖、花木苗卉、香蕉、荔枝龙眼、露地蔬菜天气指数保险,相关险种在农险保费收入中占比近九成。鼓励保险公司运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提升理赔效率。2022年,我市农险保障金额25.33亿元,同比增长47.59%;赔款支出1.0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39.95%,增速居全省第一。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协助农户做防台风措施。(资料图片)记者 余兆宇 摄
同时,中山银保监分局促湾区金融互联互通进一步深化。如稳步推进“跨境理财通”试点,我市银行机构全年办理跨境理财通相关业务超过600笔,金额超3600万元。保险业推出湾区专属保险产品20款,为 5117人次提供35.14亿元风险保障;为1.79万名港澳居民提供282亿元的全方位风险保障。
三是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加快发展。完善养老保险体系,不断丰富和满足个人商业养老保险需求。2022年我市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保费收入800.4万元,同比增长33.4%;提供风险保障1378.34万元,同比增长129.72%。
【问答环节】
农业保险险种不断创新丰富 多层次满足农户需求
记者:2022年中山农业保险取得了很多突破性进展,除了天气指数定损模式,农险是否还有其他创新模式或险种?
中山银保监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何欲晓:中山银保监分局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在多个政府部门及保险公司的通力协作下,农业保险险种不断创新丰富,多层次满足农户需求。比如,2022年,太保财险中山中心支公司推出中山首个农作物种植成本指数“保险+期货”产品—农作物化肥原料尿素成本指数保险,并完成了首单赔付;人保财险中山市分公司、国寿财险中山中心支公司也分别落地了中山首单水稻种植完全成本保险、古树名木保护救治保险。此外,鱼饲料成本价格指数保险、水稻收入保险等8个险种参与2022年度农业保险创新险种补贴申请并获得补贴资格。目前全市农业保险保障品种超50个,基本覆盖全市农业品种。分局将持续指导保险业加强调研,了解农户保险需求,不断创新和完善农业保险产品供给和服务。
编辑 王欣琳 二审 朱晖 三审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