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在博物馆里构筑中山人的心灵家园
发布时间:2023-05-18 来源:中山日报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将博物馆与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结合起来,强调了博物馆在增进人的福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旧街区中“生长”出来的中山市博物馆新馆,深植本土历史文化根脉,与老建筑和合共生为一个有机群落,成为满足市民休闲怀旧、回归自然、乐享人文等多层次需求的公共文化空间。在建成开放的一年里,中山市博物馆与公众共同演绎了一场关于文博情怀的“双向奔赴”。


市民在中山市博物馆参观。 记者 缪晓剑 摄

近年来,人民群众对博物馆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全国各地博物馆建设蔚然成风。许多新落成的博物馆建筑高大气派,馆藏丰富多元,陈列更是绚丽夺目。相较而言,中山市博物馆似乎“低调”了许多。正如博物馆人自己所言,中山市博物馆选择在原址建设,本身就是在回答一个关于继承和发展地域历史文化的问题,中山市博物馆选择的是一条连接历史与公众的本土生长之路。

在这条路上,中山市博物馆不仅通过文物向公众阐释分享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还通过10多个主题展览、近300场社教活动,把公众紧紧地黏结在文博圈层,以多元价值为核心,为他们持续提供优质服务,促进人们实现跨时空、跨文化、跨代际的交流。由此,这座年轻的博物馆也持续焕发吸引力,成为公众分享观点和思想的公共平台。

市民在中山市博物馆参观。 记者 缪晓剑 摄

与此同时,广大市民甚至外地游客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博物馆的展览创作、活动交流与价值传播中。据统计,建成一年来,中山市博物馆共吸引45万人次前往参观,相约逛博物馆甚至成为一种生活风尚。人们在博物馆寻找旧时记忆、完善知识体系、增长见闻,人们用自己的方式参与文博发展,个人记忆、集体记忆与城市记忆在这里交融书写,一座承载着美好生活与可持续发展的心灵家园,正在一砖一瓦地建设中。


编辑  陈彦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陈慧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