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是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
为树立先进典型,展现残疾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近日,中山市在庆祝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中,评选出10名“最美残疾人”。他们分别是郑玉仪、黎志伟、冯焯蓉、李炜梅、刘镇兴、萧瑞杰、黄莹标、黄艳娴、陈杰斐、梁添胜。这群人,他们因为先天或者后天的缘故,成为残障人士。但他们努力克服困难、积极融入社会的自立自强精神值得我们称赞。
今天,我们来分享陈杰斐身残志坚的故事。
5月16日,凌晨3时,闹钟准时响起,家住中山市三角镇上南街的陈杰斐简单洗漱后,便像往常一样奔向自家的早餐店,磨豆浆、切猪肉、拌调料和摆放桌椅。与他同行的还有父母,三人齐心协力,后厨很快便香气四溢,约一个小时后,店内迎来第一批客人。
“他们都是附近的渔民,经常天不亮就出海捕鱼,是我们店里的常客。”陈杰斐一边介绍、一边熟练地单手做好一份肠粉。端上桌后,又赶着制作下一份,直到接近中午,他才有空歇一歇。
陈杰斐在制作肠粉。受访者供图
陈杰斐出生于1992年,毕业于天津职业工程师范学院机自一体专业;2011年从事机械设计工作,负责设计图纸和加工;2016年因工伤事故致左上臂截肢,住院休养月余。
“当时很受打击,为了调节情绪,我决定换个环境工作。”陈杰斐说,考虑到家庭开销较大,他出院没多久就开始四处寻找出路,最终决定自己创业。
2017年初,在家人的支持下,陈杰斐在三角镇结民市场旁开了一间早餐店,努力学习炸油条,两年后又开始尝试做肠粉。
作为纯手工活,无论是炸油条还是做肠粉,对于仅有一条手臂的陈杰斐而言,都是充满挑战的。陈杰斐说,起初也很苦恼,直到有一天在拉面馆看到厨师的拉面手法,他由此受到启发,通过不断练习,最终掌握了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做肠粉亦是如此。
经过6年的勤学苦练,陈杰斐已能独当一面。在他的用心经营下,早餐店还帮助6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年纯收入达20多万元。
陈杰斐身残志坚做肠粉、走出自主创业致富路的励志故事,很快在三角镇传为佳话。2020、2021年,他连续两年被评为三角镇残疾人先进个人。
“我特别喜欢民乐,高中开始学二胡,学这个没有别的窍门,就是要花大量的时间反复练习、摸索。”陈杰斐说,七八年的学习经历,对磨炼个人意志起到了重要作用。每当他遇到新挑战时,他总会以此来激励自己:“只要找到了方法,并持之以恒地钻研,就一定能做好。”
虽然现在与二胡无缘了,但陈杰斐又找到了新的爱好——古筝。凭借一定的机械专业知识,他设计了一些巧妙的机关,用脚进行操作,可以替代一些左手的简单动作。
闲暇时,陈杰斐还喜欢动手创作工艺品,比如制作木凳子。他十分享受亲手将一块块原木除湿、打磨、碳化、打蜡、精磨,制作成精美成品的过程。他的急性子也在这个过程中被慢慢“治愈”。
谈到未来,陈杰斐充满期待:“希望能够在事业稳定的基础上,和朋友开一间琴行,从事民乐教学工作。”
编辑 蓝运良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陈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