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文化进校园!中山已有10所学校纳入首批“无废学校”试点
发布时间:2023-05-26 来源:中山+

“什么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管理办法是什么,分类后的垃圾去了哪里?”近日,市“无废”文化青年先锋队志愿讲师团成员——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发展部学术组组长冯子杰、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发展部干事杨鑫,走进神湾镇崇正学校、三角镇三角小学,以“垃圾分类 无废学校”为主题开展“无废”文化科普系列宣讲活动,卡通图画加上有趣的案例分享,引起了师生们的共鸣。

中山市“无废”文化青年先锋队志愿讲师团走进校园,开展“无废”文化科普系列宣讲活动。通讯员供图

通过青年先锋队的科普宣传,全校师生更充分地认识到垃圾分类对建设绿色校园的重要性,对垃圾分类的方法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三角小学副校长黄丽娟表示,借着科普宣传的热度,学校将带领师生们一起探讨将“无废理念”融入环境教育课堂、课内外活动以及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全面普及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可循环利用知识,增强师生的资源节约和绿色消费意识。

“校园是传播生态文明的重要场所,也是展示生态文明的重要窗口,更是创建‘无废城市’的重要阵地。”青年先锋队队长郑志坚介绍,由中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成立的“无废”文化青年先锋队志愿讲师团,今年将走进全市十余所中小学、职业学校及高校,以宣讲的形式面向青少年进行“无废”文化宣传,通过不断增强师生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在校园里掀起无废热潮,让无废理念在校园、社会生根发芽。

据了解,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今年将创建试点“无废学校”,并组织有意愿的老师加入课题,探讨可复制的无废校园创建模式,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

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赖建沅介绍,“无废物学校”是基于“无废物城市”理念的先进校园理念,通过培养师生节约、低碳、环保的习惯,实现校园固体废弃物终端处理的适度监管、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和环境影响最小化,最终达到减少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充分利用资源、安全运输和处置整个校园固体废弃物的目标。中山将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整体提升的方式全面推进“无废学校”创建。

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首批收到30多所中小学的“无废学校”申请。据了解,经审核后有8所公立学校、2所私立学校一共10所学校进入最后的试点名单,涵盖了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初中、小学各个学段。

首批试点学校已申请了省级生态环境专项资金,在此基础上,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明年将继续开展申报工作,鼓励更多的学校加入“无废校园”的创建工作中。


编辑 汪佳  二审 朱晖  三审 陈浩勤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