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书记谈 | 西区街道:补齐短板弱项,以点带面激发城乡发展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3-07-18 来源:中山+

当前,中山正着力构筑“一中心两平台三片区”的现代化城市发展新格局。作为中心城区的西大门,西区街道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有哪些工作思路?

近日,西区街道党工委书记郭卫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西区街道将进一步补齐沙朗片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公共配套、乡村治理等短板弱项,提升城区片富华道、岐江河畔、马山等重要节点的城市品质,以点带面激发城乡发展新活力,奋力打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西区示范”。

增存并举,力破土地瓶颈

“推进‘百千万工程’,我们首先要破解土地瓶颈,其次是让城市资源有序流向乡村,再者就是要发展惠民项目。”郭卫华提到,为抢抓中山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和深中通道通车的重大历史机遇,西区街道聚焦增存并举,加强区域协调、合作、互通,以“工改”“马山旧改”双轮驱动,向存量要空间、要增量,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5月18日上午,西区街道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第二批拆除仪式举行(资料图片)。记者 冯明旻 摄

“工改”方面,西区街道创新引入产业投资机构,合作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街道金昌工业路工业聚集区改造升级示范项目。改造后工业聚集区工业厂房建筑面积增至53万平方米,容积率提升至3.5以上,年工业总产值预计增长20倍。今年年底前,该项目将建成3.5万平方米现代化高标准工业厂房,为企业腾挪安置提供场所。

马山旧改方面,在西区街道以人民为中心、结合“情理法”做细工作下,项目征收和搬迁率均提升至99%。目前,西区街道正全力推进改造片区规划调整、配套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以马山旧改项目的逐步落地,促进辖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产城人文旅”融合区。

筑巢引凤,推进协调发展

自1999年与沙朗镇合并以来,西区街道从一个人口不足3万的老城区和郊区接合部,发展成为如今常住人口15万的中心城区,为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了示范。近年来,西区街道持续推动城市资源有序向沙朗片流入和倾斜,形成了“一轴一带三区”发展格局——城区片以三产服务业为主、沙朗片以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主。

郭卫华指出,根据西区街道推进“百千万工程”作战图,西区街道将继续在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绵绵用力,奏响“强镇兴村富民”进行曲。他介绍,去年依托整备出的250亩工业用地,街道优选了包括四海智能在内的5个增资扩产工业项目在沙朗片区落地,以筑巢引凤夯实制造业当家、产业高质量发展根基。今年,西区街道除继续创新“工改”方式、依托企业自主改造拓展产业空间外,还充分利用市级政策,加快推进沙朗片区商住地转产业用地,并引进先进制造业总部经济体,打造产业重构示范区。

西区街道深化“放管服”改革,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记者 余兆宇 摄

与此同时,西区街道将继续推进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民政等公共服务标准化、普惠化、均等化再提升,努力让辖区企业居民就近享受到优质服务。郭卫华表示,西区街道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街道党政班子成员每周化身“企业服务员”,为企业家朋友解难题、拓市场,并依托街道“马上办成”工作机制,常态长效快速协调解决企业经营发展和项目建设面临的疑难杂症。

项目赋能,焕新乡村面貌

郭卫华表示,西区街道将坚持统筹好街道优势和社区资源,高标准推进隆昌美丽宜居示范村项目,同步建设沙朗、隆平社区美丽宜居村项目,设立美丽乡村建设三年项目库,全力提升沙朗片区公共基础配套设施、人居环境整治、“四小园”建设等。同时,在生态、基建、文化等方面补齐短板,因地制宜打造“六个一项目”,包括十六顷涌(隆昌涌)美丽乡村河道项目、南路口环境整治提升项目、沙朗东片区裕福南路及港隆路示范道路项目、沙朗社区“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人居环境提升项目、荔景苑文旅融合示范项目、“醉龙文化”引领文明乡风建设项目,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西区街道醉龙文化。记者 文智诚 摄

在基层治理上,西区街道探索建设“多网合一”的基层综合网格管理机制,促进网格边界清晰、职责主体明确、目标任务具体。记者了解到,当前,西区街道正重点打造党建引领出租屋网格化管理试点,探索在广丰社区商住二期打造党建引领红色出租屋示范点,创新模式发动党员、网格员、房东、租客等参与社区基层治理事务,力争到今年年底,辖区规模以上出租屋楼栋长实现100%全覆盖。


编辑  赖彤瑶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向才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