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培元“陕北记忆系列”书画作品在中山港口镇展出
发布时间:2023-07-24 来源:中山日报

7月,著名学者、作家、书画家忽培元80余件“陕北记忆系列”书画作品在港口镇中山保利文化艺术中心展出。走进展厅,那来自北方特有的气质扑面而来,正好契合了展出的主题“西北风吹”。2022年,忽培元应邀首次来到中山港口镇为港口干部职工讲授“乡村振兴与干部成长”讲座,就此与中山结缘。

忽培元和他的画作。记者 杨彦华 摄

记者从采访中获悉,忽培元先生不仅从政有建树,在艺术领域也颇有建树,他所创作的小说《乡村第一书记》改编成了电视剧《花开山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他创作的“陕北记忆系列”画作引起了美术界的关注,而他的书法更是师法《爨宝子碑》而别具一格。他所有的创作都与他热爱的黄土地相关,写黄土地、书黄土地、绘黄土地,他对这片黄河之滨的土地爱得执着而深沉。

写黄土地 抒黄土深情

忽培元把自己比作蒲公英,他在一首散文诗里写道:“小时候,躺在温暖的土地上,捧一掬绵软纯净的黄土捂在胸口上,眼望着天空。天空湛蓝湛蓝,没有一丝云,更没有一星杂质……你常常会感到,自己就是那粒种籽,黄土地上不安分的,蒲公英的种籽。”

忽培元1955年生于延安,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延安郊区的川口公社插队,在那里19岁的他成了大队支部书记。他在那里工作了五六年,对陕北农村有了深入的了解。之后考上了延安大学中文系。从那里出发,他从县市干部开始干起,最后去了北京做国务院参事,其间还去大庆油田工作了四年。

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对于故土的热爱,不断激发出他的创作的灵感,他写下了一大批质量上乘的文学作品,中短篇小说集有《土炕情话》《青春纪事》《家风》等;长篇小说有《血祭》《乡村第一书记》;报告文学集有《山秀珍》《秦柏风骨》;散文特写集有《地耳集》《生命藤》《毛头柳记》《大庆赋、铁人铭》《人生感悟》《延安记忆》《京密河札记》《义耕堂笔记》《守望大庆》等等。

最有影响力的当属反映当代生活的长篇小说《乡村第一书记》,后来改编成电视剧《花开山乡》,并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书中讲述了乡村第一书记白朗带领干部群众脚踏实地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保卫绿水青山,因地制宜发展新农村经济,建设美好家园的生动故事。小说出版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反响,被认为写出了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的酸甜苦辣,是一部贴近现实、深接地气的现实主义佳作。小说出版至今,已发行十几万册,在宁夏和河南的一些地方,乡镇干部和第一书记更是人手一册。

这粒蒲公英的种籽在异乡开了美丽的花,他写道:“眼下,在深夜或黎明时分的梦里,你偶然也会想到那粒种籽,那故乡的蓝天上,不安分的蒲公英的种籽。像一顶美丽的降落伞,承载着你,悠然飘向远方,漂荡在你的心海深处……这,也许就是所谓乡愁吧:黄土深情。”

书黄土地 寂寞难求

忽培元喜爱书法,公务之余就爱涂涂写写,他师法《爨宝子碑》(又称《爨宝子》)。有书法评论家认为,《爨宝子碑》楷隶互参的用笔,不拘常规的结体,以及由于字形大小参差而形成的整齐中寓错落的章法,这些外在的形式特征共同构建了《爨宝子碑》内在的艺术风格:古拙、肃穆、天真,同时又带有几分滑稽和幽默。它是一个多种成分复合而成的综合体,但这种复合却十分自然,各种矛盾对立的因素在豪爽强悍、朴野率真中和谐统一。其拙陋处正是该碑的奇妙处,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

忽培元的书法师法《爨宝子碑》。记者 杨彦华 摄

字如其人,忽培元与他喜爱的《爨宝子碑》颇有相似之处,豪爽强悍、朴野率真。中国作家书画院院长王巨才认为,“培元书画,机趣外溢而风骨内敛,其挥洒情性,一任天然,故未可以寻常笔墨观之。”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著名评论家阎晶明观后认为忽培元书画作品是“来自乡间灵感,发乎诗人笔端,描绘童年记忆,书写人生感叹。”著名画家贾平西在《忽培元书画艺术谈》一文中说:“忽培元的书法是下过狠功夫的。许多年来日课百字不辍,由帖入碑,颜体为本,魏碑佐之,二爨写得也很到家。不滑、不俗,行草更见骨力个性。大小字皆善而只是低调,从不喧哗,很少示人。”

忽培元坦言,书法研习是个人自我修为的过程。大约年过花甲之后,他才渐渐悟得,寂寞并非独处时的心情,而是一种高妙的精神境界。难怪李白歌曰:“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饮者”何许人也?除了诗人的自嘲之外,大约包括声色犬马、花天酒地的达官显贵及其好逸恶劳的有闲阶级了。诸如自诩“活在当下”的聪明人物。此类“饮者”,自然不会懂得寂寞之道。欢娱易造,寂寞难求。

于是寂寞中告诫自己: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绘黄土地 梦回黄土

与他的人和他的书法一样,忽培元的画,有评论家表示,乍看时,形貌似不太准,颜色也好像过于鲜艳,用印也显得随意,这些似乎都有些问题。但看得久了,就被他的大拙大朴征服。你能感到他的画里,有一种蓬勃而朴拙的魅力。

忽培元的画作有一种蓬勃而朴拙的魅力。记者 杨彦华 摄

“故乡黄河滩涂和陕北的黄土沟壑,是我的生命源头和艺术根脉所在。我就像一只风中不安分的风筝,无论是升降起落,身后总有一条看不见的线,牵扯着难分难舍。一闭上眼睛,就看得见那么一架山或一条河,一座小院儿或是几孔窑洞,记忆深处的童年之梦,故乡与亲朋记忆,这是浸润我们生命的情感源泉,是永远都叫不醒的人生梦境……故乡是我一生都没完没了的思念与牵挂,是随时都想回归其间的精神家园,更是我灵魂的歇息之所,足以让心绪沉静下来的一种抚慰与规劝。”忽培元表示。

忽培元的画透着一股苍茫浑厚的西北风。记者 杨彦华 摄

忽培元先生将孩童时代以来积累的生活经历及生活的形象记忆付诸笔墨,创作了大量的“陕北记忆系列”画作。所作不炫技、不花巧,用笔果断沉雄朴实、用色用墨浓烈厚重,于简洁中透出苍古,极具思想与深度。他的绘画得益于生活,巧妙运用厚重苍辣的书法线条,作品题材丰富、表现形式多样、传递情感深入,体现出作者丰富深刻的心路历程和生活感悟。他那股苍茫浑厚的西北风,足以让中山市民耳目一新。

据悉,本次展览由广东省美术评论学会、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中共中山市港口镇委员会、中山市港口镇人民政府、广东省廖冰兄人文艺术基金会、广东保利拍卖有限公司主办,展览从7月1日持续至7月30日。

相关链接

忽培元,国务院原参事,长期担任地方党政领导。当代著名作家、文化学者、书画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书画院副院长、中华诗书画院院长。多年来他坚持文学创作书画研习和经济社会综合调研。

其作品《群山》《耕耘者——修军评传》分获第一届、第四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庆人的故事》获中华铁人文学奖,作品被翻译为英文、俄文在国外出版;反映当代生活的长篇小说力作《乡村第一书记》改编成电视剧《花开山乡》已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家风》三部曲汉英对照版在新西兰发行。


编辑 赖彤瑶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吴森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