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招才引智?中山这场人才战略发展论坛上,专家大咖来支招
发布时间:2023-07-28 来源:中山日报

视频拍摄:冯明旻  视频后期:刘建满

大湾区人才发展战略核心是人才资源,如何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协同创新发展?中山应该如何抓住历史机遇,建设人才高地?7月27日,以“湾区人才协同创新发展,赋能中山建设人才高地”为主题的“香山汇才·湾区论道”湾区一体化人才战略发展论坛在中山国际人才港举行。

本次论坛的举行,是为深入探讨大湾区人才协同创新发展路径,集思广益赋能中山建设人才高地,促进中山高质量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格局。

现场邀请了多位大湾区著名高校研究中心专家、人力资源协会专家、头部招聘平台负责人、知名企业代表出席,为粤港澳大湾区及中山的人才工作建言献策。

7月27日,“香山汇才·湾区论道”湾区一体化人才战略发展论坛在中山国际人才港举行。记者 冯明旻 摄

通过人才聚集
引领产业发展

在论坛中,中山国际人才港服务中心主任胡洁瑶介绍,近年来,翠亨新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动作频频,先后出台“翠亨新区人才16条”“高层次人才引进奖励办法”等人才政策,打造中山国际人才港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

深中通道即将通车,中山应该如何做好人才工作?如何利用相关人才政策红利?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谌新民认为,大湾区的人才发展,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包括制度层面、法律层面、机制差异、技术标准、资格认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在一体化。

“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市场一体化,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山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环节。”在谌新民看来,一体化的基础,在于统一的人才含义,以及主要依靠市场化机制来配置资源。目前,人才类型包括公共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济战线人才,目前,中山最缺的是经济战线人才。

“首先要把人才的类型区分清楚,然后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中山的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谌新民建议,中山要有合适的产业来支撑人才的发展,要通过人才的发展来引领产业的聚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谌新民举例道,比如中山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规划出来后,就需要面向全球、全国,吸引产业人才不断聚集。“目前,中山已经开始这么做了,这些人才聚集以后将他们的研发成果、专利,尽快转化成相应的产业,这样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也就是通过人才的聚集,引领产业的发展。”

他表示,如果有了规划,而没有人才的聚集的话,是很难支撑原有的规划的实施的,更难发挥原有人才的政策效能。

此外,谌新民建议,深中通道即将通车,中山应利用好大湾区的人才政策,特别是对接好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的“双15%”税收优惠政策,一旦能够对接成功,对于中山的人才发展,将是重大利好。

他建议中山成立人才分析研究院,对人才数量、结构、趋势进行研究,并且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专业机构,对人才的发展进行持续服务。

做好机制协同
推出特定政策

智联招聘集团作为资产市场化的企业,从1994年开始在人力资源领域发展,已经将近30年。对于中山人才工作的建议,智联招聘集团政府事业部总经理兼集团大客户运营中心高级总监杨娟在现场表示,随着深中通道即将开通,目前智联招聘集团已经对深圳、中山的企业开展了调研。“大部分人才和企业,对深中通道的开通,非常看好,认为交通便捷性会带来信息技术、人才的流动,会走到产业布局协同发展的阶段。”

“当然,产业的持续发展是需要时间的,产业的发展、信息流通、人才流通的速度,取决于三个因素。”杨娟表示,第一是配套政策的导向;第二是各地产业布局的变化和配套产业的市场化;第三是政府在市场化投入方面,有哪些产业配置。

中山需要引进什么类型人才?杨娟从智联招聘集团的视角,提出了建议和看法。杨娟表示中山应该更主动地拥抱和融入大湾区,香港和广州是科研人才高地,可以与之共同开展科研前沿研究。“将这些科研成果,与中山的产业特点进行结合并引进落地,实施科研成果和人才共同引进的策略,要在针对性、互补性,尤其稀缺性方面进行加强,引进更多对产业发展价值大的稀缺人才,助力大湾区产业发展。”

杨娟认为,中山同时应做好机制协同,可在“产才”融合方面推出特定的政策。“不应担心中山的人才会不会被广州、深圳所吸引,而是考虑中山有什么用的政策,可以将广州、深圳人才引进来,而这些政策又是这两个城市无法满足人才的。”

“比如长三角的无锡,得益于政策开放和长三角地区的协同,引进了大量的青年人才进行创新创业。这种协同,不是要求人才马上在这里安家落户,而是人才有科研成果落地,就可以在当地享受人才政策、产业的配套。”杨娟表示,这样就引进了企业的科研中心或第二总部,产生的机制效应就会放大,此外,中山应结合城市特点做人才品牌建设,要从长远眼光做人才品牌。

建立双向的产业和人才通道

珠海市就业创业促进会会长辛占华认为,城市风格和产业聚焦是中山马鞍岛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建议可与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城市加强合作。辛占华建议中山成立人才产业集团,举办各类产业与人才展会、与多城市联合办大型的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活动,举办大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并将比赛成果和孵化落地进行一体化等。

太行(深圳)私募股权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技术顾问陈雪浪建议,通过“双向飞地+人才银行”的运营,在中山、深圳之间建立双向的产业和人才通道,从而牢牢联系在一起,进行优势互补和获得产业外溢红利。站在基金角度来看,要做到以产聚才,人才要实现真正落地,需要产业集群成建制落地、人才梯队落地。怎么招引产业?可以发挥基金招商引才的作用,通过人才创业创新基金、项目落地后的专项基金、招商引资基金等举措落地。

“中山需要什么人才,政府部门也一直在考虑。”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开发科二级主任科员陈醉建议,天津围绕当地产业集群做大做强,设立了产业集群联盟,包括梳理产业需要什么人才、缺口多大等。目前,中山有新“十大舰队”,产业集群需要什么人才,要进行梳理,提供相应服务。同时,人才认定工作的权限可下放到企业、产业集群中,从而做好招引、培育、服务人才的工作。

本次活动还邀请了中山各镇街人才工作者、重点企业HR等50多名代表参会,大家积极就人才工作中遇到的痛点、堵点问题,与专家们进行探讨,可谓获益良多。


编辑 汪佳  二审 朱晖  三审 吴森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