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中山看中山·“百千万工程”深调研阳江行丨告别“看天吃饭”,探寻“阳西有‘种’”背后的科技密码
发布时间:2023-07-28 来源:中山+

今年以来,广东不断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被誉为海洋养殖“芯片”的海水种业,“核心”与“基础”性作用愈发突显。7月27日,“走出中山看中山•‘百千万工程’深调研全国行”采访团队在烈日下赶往阳江市,来到阳西县月亮湾海水种苗繁育基地,在当地“青农人”代表陈朝的带领下探访上万平方米的鱼苗繁育工厂,叩问种鱼亲本养殖的产业“秘笈”。

阳西县月亮湾海水种苗繁育已成规模。记者 文波 摄

阳西与一尾鱼苗的故事,要从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说起。阳西县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海岸线长达174.23公里,海域水质优良,水体咸淡度适宜,极为优越的自然条件,加上严格的生态保护,近岸海域滩涂和池塘成为海洋水产鱼苗繁育生长的摇篮。近年来,阳西县委县政府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以沙扒、儒洞、上洋一带沿海镇为主产区,全力扶持发展海洋水产鱼苗产业,打好种业翻身仗,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2022年,广东省第三届“乡村振兴大擂台”争霸赛首场总决赛上,阳西县晋级全省六强,“阳西有‘种’”的口号一时间家喻户晓。这个“种”的其中一层含义,便是海水种业的“种”。

位于沙扒镇的阳西县金源海洋生物科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源公司”),是一家集海水种苗繁育、技术研发、健康养殖、产品流通于一体的水产企业。金源公司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广东省鱼苗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已获得发明专利2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1项,著作软件5项。

陈朝带领记者参观鱼苗繁育场。记者 文波 摄

企业负责人陈朝从业已有26年。据他介绍,阳西海水种苗产业起步较早,但在人工孵化种苗的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由于生产条件和技术不成熟,孵化种苗极度依赖气候环境,导致孵化率和经济效益都不高,“产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向科技要效益”。陈朝非常注重鱼类繁育相关的科研项目研究,不断加强与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进行科技研发,率先实现了“亲鱼-鱼卵-鱼苗-成品鱼”的循环生产链,打破了传统看天气吃饭的发展瓶颈,海水鱼苗繁育实现了订单化、可定制、成活率高的工厂化生产。

陈朝的金源公司成为阳西186个海洋水产鱼苗生产场(点)的主要供货商,海水种苗包括金鲳、黄鳍鲷、黑鲷、平头鲷、珍珠龙趸等20多种。公司目前拥有面积7200平方米的工厂化鱼苗繁育场,每年可孵化520亿尾鱼苗。调研团队采访时,一个面积达5万平方米的新海水鱼苗繁育车间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孵化中的鱼苗。记者 文波 摄

金源公司的发展,是阳西海水种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如今,在阳西的儒洞、沙扒、上洋、溪头等沿海一带,由陈朝等产业带头人以农业合作社的形式,依托当地海水条件进行鱼苗规模化繁育。由于鱼苗生产效益较好,吸引带动不少农户参与进来,成为带动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目前,阳西县拥有全国县级最具规模的海水种苗生产基地,全县共有水产苗种生产场(点)186个,面积1.3万亩;池塘1.27万亩;车间15万平方米。2022年全县海水种苗年生产量超400亿尾,总产值超10亿元,产量占全省的80%。

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中山日报、中山+后续报道。


编辑 汪佳  二审 朱晖  三审 吴森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