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巡礼丨中山火炬职院:借助“雨课堂+慕课”玩转新课堂
发布时间:2023-08-08 来源:中山+

“说教”“填鸭”“沉闷”,这是不少大学生对传统课堂的印象。由此,学生玩手机、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也逐渐成为困扰当今高校课堂教学的难题。不过,这道难题正在被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的教授们解开。

2019年以前,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印刷色彩基础”课程的传统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教学效果很不理想。2020年以来,他们以基于“雨课堂+慕课”的混合式教学为切入点,将智能手机、网络学习资源和传统课堂优势紧密结合,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效解决了课堂教学的痛点,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幅提高,应用推广取得了良好成效。

中山火炬职院以“课标制定、内容重构(教材开发)、资源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教研组织创新”为实施路径,着重解决五大问题:通过重新制定课程标准,解决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评价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需求不能较好地对接、先进性和思政元素欠缺的问题;通过重构课程内容,开发新型情景对话式工学结合教材,解决了课堂教学内容理论表述深奥抽象,职业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无亲和力,不能有效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通过开发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解决了课堂教学无递进完整的信息化资源支撑,难以借助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问题;通过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师“灌输填鸭”式教学;通过参与优课联盟,开展“校际”众筹教研,与兄弟学校教师沟通交流,互学互帮,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解决了一门课长期由固定的教师(团队)授课,缺乏校际交流与横向鞭策,传统“校本”教研组织难以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开展“课堂革命”的内驱力问题。

借助“雨课堂+慕课”玩转新课堂,中山火炬职院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一是创新教学模式。信息化、网络化普及的当下,智能手机已是每个学生的标配。因此,利用学生数字“原住民”的天然特性,充分挖掘利用学生手机网络化的学习习惯、学习心理和学习能力,变手机为“学习利器”,创新教学模式。二是重构课程内容,开发课程教材。包装设计学院将生活情景和印刷生产过程中使用到的颜色理论与颜色处理技能提炼成问题,并遵循学生对印刷色彩理论的认知规律和应用技能间的逻辑关系,由浅入深,分层递进设计为6个学习情境。每个情境都以问题为线索,以通俗易懂的情景对话,引导和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和解决印刷色彩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混合式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了团队协作意识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中山火炬职院抽样问卷调查显示,九成以上在校学生对混合式教学实践评价为“优”。

2020年3月,中山火炬职院《“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构建优课联盟教研共同体的创新与实践》教改成果,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二等奖。教师撰写的论文《“互联网+教研”职教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基于优课联盟的协同直播教学实践探索》,分获广东省印刷复制业协会2020年度优秀论文一、二等奖。3名学生分获第七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其中1名学生还获得全国印刷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陈彦  三审 吴森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