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档案馆成立65周年:馆藏各类档案约700万件
发布时间:2023-10-23 来源:中山+

阵阵秋风掠过,老街孙文中路韵味绵长。驻足曾闻名全国的收音机博物馆,一段峥嵘岁月在眼前缓缓铺陈。1958年10月1日,中山县(今中山市)档案馆在这里成立,老一辈档案人踏上了追寻城市记忆的征途。

如今的中山市档案馆,硬件实现了全面现代化、智能化。记者 余兆宇 摄

65载斗转星移,一代代档案人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在接续奋斗中建立健全了档案治理体系、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档案安全体系。

“在车轱辘上收集档案”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档案事业开始全面建设,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迅速建立。1958年,中山县(今中山市)档案馆应势成立。

时代辗转至20世纪七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兰台青史。教育行业出身的彭锦煊就任中山市(县)档案馆馆长。在孙文中路137号,原中山县委堆满了档案材料的狭小炎热的房屋中,彭锦煊带着几个工作人员将材料分门别类、立卷归档,开始了18年的档案生涯。

据彭锦煊回忆,当时的档案馆只有3个人,一个专门负责档案管理工作,一个负责保密工作,还有一个负责收发文件、管理公章。但由于档案工作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百废待兴的年代又极其缺乏对口的专业人才,所以彭锦煊和同事们只能边干边学,在实践中摸索规律和方法。从档案资料的分类、整理,到黏贴、装订、撰写标题、抄著目录、入库上架,一丝不苟的老一辈档案人,力求每个环节都周正齐全。

老馆长彭锦煊还告诉记者,当时的档案馆还肩负着协助各镇区搜集、整理档案的工作。“以前交通不便,从这个镇到那个镇可能需要交替搭乘摩托车、公交车,有的还要骑自行车,辗转几个小时才能到达。”但彭锦煊认为,档案工作无止境,在立卷归档时多出一分力,后人的检索查询就会省上十分力。

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山县撤县改市(县级),由佛山市代管,5年后升级为地级市。中山紧抓机遇,以公有企业为依托,把发展的重点转移到轻工业。威力集团公司、咀香园食品公司、千叶家用电器厂等十余家企业集团迅猛崛起,创造了中山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段段传奇。当然,这段峥嵘岁月,也在档案工作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记录。时至今日,这些珍贵的企业档案,为后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及员工工龄认定等民生实事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山提前实现了蓝图”

20世纪九十年代,经济社会发展一日千里,城市对档案地方志事业的需求与日俱增。相形之下,中山市档案馆的硬件条件逐渐滞后于发展所需。1995年3月,市档案馆从孙文中路的低矮侨房搬迁到兴中道2号新址,建筑面积扩大到1600平方米,其中档案库房面积500平方米,分别是原馆库房面积的5倍和2.8倍。

时任馆长的冯荣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提及“有为才有位”,硬件提升后的档案事业愈加图强,大力推进农村、镇区、机关、企业等领域的规范建档和达标升级工作,与时俱进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

一路走来,从1999年黄圃镇文明村档案工作先进事迹在全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座谈会交流,到新世纪后黄圃镇、阜沙镇、三乡镇、坦洲镇、小榄镇等镇区档案馆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再到档案之风劲吹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一时间,中山档案事业迎来井喷式发展,形成了以市档案馆为中心、镇区分馆为支点的档案实体管理体系。

这一创新性管理体制,得到国家和省档案局的充分肯定。2014年5月15日,时任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视察中山市档案工作时给出了高度评价:“想不到,我们规划十年,甚至二十年后的档案事业蓝图,在中山提前实现了。”

当年11月25—27日,杨冬权一行再次到中山调研,视察其基层联系点中山市档案馆和小榄镇的档案工作,并指出“中山市的档案工作全面创新,形成了中山特色,希望通过抓点把中山的先进经验总结出来向全国推广”。由此,中山从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的跟跑者变为领跑者,中山档案事业进入了发展的全新阶段。

“停不下来的使命感”

2023年国庆节前,前往市档案信息中心参观研学的师生络绎不绝。在各个主题展览前,孩子们或记录或讨论,不时发出的阵阵惊叹声为厚重的城市历史增添几分活力和希望。

9月8日上午,第十届台湾青年岭南行之孙中山历史文化探寻营的营员们来到中山市档案馆参观。记者 黄艺杰 摄

市档案馆馆长陈岚告诉记者,2016年10月,中山市档案馆再次搬迁到新址,使用面积飞升至27000平方米,全新采购智能密集架等各种档案柜架长度21000多米,硬件实现全面现代化、智能化。乘此东风,市档案馆强化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和丰富馆藏档案资源,截至目前,馆藏各类档案约700万件。此外,市档案馆还重点开展了音视频档案采集,策划录制了“抗疫战士”“致敬逆行者”“老档案人谈档案”等口述历史视频,开展重要政务、重点革命遗址等拍摄。

“这是我们馆作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小学档案教育实践基地的职责所在。”陈岚表示,近年来,市档案馆主动请进来、走出去,举办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以档案讲好中山故事、湾区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在广大青少年群体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与此同时,市档案馆主动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档案信息需求,持续拓展档案服务民众的深度、广度和便利度,并且率先接入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向群众提供跨区域、跨层级的档案查询利用服务。

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历史机遇下,全省档案事业发展势头强劲,尤其珠三角各市更是赛龙夺锦。陈岚表示,中山要继续拓宽馆藏档案资源内容和种类的覆盖面,提升挖掘利用档案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的作用,推动档案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时代给我们的使命感,一种停不下来的使命感。”陈岚说。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苏小红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