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为孤残儿童撑起一个家!中山市儿童福利院举行“童聚这一刻”开放日
发布时间:2024-01-16 来源:中山+

对待孤残儿童的态度体现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1月16日,中山市儿童福利院举行“童聚这一刻”开放日,一众爱心单位代表“零距离”感受该院向孤残儿童提供的生活、教育、医疗康复、社会工作、收送养服务和相关创新举措,感受一线人员照料的用心,纷纷竖起大拇指。

“爱心妈妈”筑起爱的港湾

1月的中山气温稍稍回暖,中山市儿童福利院爱心之家的院子里,多个模拟之家的孩子沐浴在暖阳下玩着游戏。人群中瑞瑞(化名)穿着小红裙,头上扎着两个小辫子,喊着“妈妈”一摇一摆地走向爱心妈妈钱姐。钱姐笑着将她抱起来,摸摸头,眼里满是宠爱。

在模拟家庭的院子中,一位爱心妈妈正陪着孩子们玩耍。记者 王云 摄

“别看她年纪小,很懂得分享,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说留给哥哥。”钱姐2019年来到中山市儿童福利院,成为一名爱心妈妈,前几年照顾的多个孤残儿童被收养或安置后,她目前照顾着瑞瑞和小羽两个孩子。这些孩子们由于不同的原因来到儿童福利院,前期孩子们缺乏安全感,身体也需要格外留心。“他们最初不懂得独自上厕所,我每天晚上还要起来好几次,看看熟睡中的孩子们有没有掀被子、纸尿裤是否需要替换等。后来,他们一点点成长蜕变,变得自信开朗。”

“虽然辛苦,但是值得。”另一名爱心妈妈平姐来自新疆,2018报名当爱心妈妈后,在这里待了5年。“儿子”小智从小由她照料,今年快10岁了。提起这些年的进步,平姐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小智曾对她说,“妈妈,你做的饭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妈妈,我想你亲自把我送到收养我的新家庭。”说起这些话,平姐的眼眶湿润了。

模拟家庭的内饰与普通家庭别无二致。记者 王云 摄

中山市儿童福利院早在2018年创新启动模拟家庭项目,这一做法在当时的国内非常领先。模拟家庭中,“爸爸妈妈”是真夫妻,孩子是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儿童。每个爱心妈妈和若干孩子共同生活,父亲在外工作,晚上和周末可以回家共同生活。记者探访了解,模拟家庭里配套齐全,墙上贴着孩子们在学校拿到的奖状、字母表、认字表、玩具图等,客厅里面安放着大尺寸的电视,摆设与普通家庭无异。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爱心妈妈用心用情科学照料,为孩子们筑起了爱的港湾。从2018年5月到现在,中山市儿童福利院模拟家庭项目共养育过58名儿童,其中被家庭成功收养18人,亲人接回原生家庭11人。

让孩子走出的每一步都有力量

在不远处的中山市儿童福利院的儿童康复中心。多名孤残儿童在康复师的指导下正进行康复训练。

一位爱心妈妈陪着孩子做运动。记者 王云 摄

只见5岁的小勇(化名)完成拼图训练后,懂事地把拼图放回置物架上,拿起足球,在康复师指导下开展运动训练,收到称赞时,害羞点点头。康复师王巧敏告诉记者,小勇因发育迟缓,认知和运动能力比一般健全的孩子要弱,在康复师的帮助下,2岁才艰难地学会走路。目前在中山市残疾儿童教养学校幼儿园小班就读。

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家校协同。中山市儿童福利院儿童康复中心弥补了孤残儿童在家庭康复方面的缺失。“我们5名康复师承担着院内190多名孤残儿童在放学后和假期的康复训练,还有一些不能上学的孩子的康复治疗。”王巧敏说,虽然累,可喜的是像小勇等一批坚强的孩子,在科学的康复训练下,能力日益见长。目前小勇已经具备一定的能力,有机会入读普通小学。

记者在现场看到,儿童康复中心设有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等功能训练室,配备5名康复治疗师,主要针对小儿脑性瘫痪、中枢性协调障碍、 孤独症、唇腭裂、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等残疾儿童进行评估并开展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最大程度提高院内残疾儿童的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孤残儿童的生活质量。王巧敏坦言,不同孩子的先天条件不同,康复程度也不一样。“我们能做的就是发挥资源的最大能动性,以抢救性康复为主,把孩子们的残存功能最大激发,让他们走出的每一步都有力量。”

中山市儿童福利院院长关祝楼说,目前院内共有儿童200多人。在大家的支持下,近年来,中山市儿童福利院坚持儿童利益优先,立足儿童需求,开展优化提质及质量提升工程,逐步推进院舍硬件完善和儿童个性化服务效能提升,推动了集中供养儿童养治教康社一体融合发展。特别是升级改造院内的医疗设施和无障碍设施,完善社工服务、康复服务、医疗服务,细化儿童养育工作,为每一位儿童量身打造个性化养育方案,让儿童在爱和温暖下茁壮成长。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朱晖  三审 苏小红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