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百千万工程”智慧力量|聚焦强镇兴村行动,重振服装产业雄风
发布时间:2024-01-22 来源:中山+

一、沙溪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为重振服装产业的雄风,沙溪镇当前正聚力打造“1+4+N”产业平台和“中国针织服装之都”。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全镇现有服装企业主体超8000家,配套上下游企业近600家,坐拥全市最大专业服饰批发市场,拥有霞湖世家等200多个自主品牌。沙溪镇每年约生产3亿多件服装产品,占全省服装总产量的约10%。

沙溪镇服装产业有众多优势:一是行业集聚程度高,生产能力强;二是休闲服装产品更新速度更快,产品款式新颖,品种丰富;三是产品品质高,品质获得品牌商和大量消费者认可;四是市场占有率高,区域品牌的知名度不断提升。

二、沙溪服装产业面临的挑战

(一)服装产业体系方面。一是企业集成度不高。截至2023年,沙溪服装规上企业不到100家。由于沙溪服装产业的发展较早,土地供应已经分散在多个园区和地块,难以形成超级工厂。二是产业链条不完备。沙溪绝大部分企业是中小微企业,利润率低,供应链压力大,抗风险能力差。

(二)产品竞争力方面。一是本土品牌缺失。服装市场逐渐进入品牌竞争阶段,只有经营好品牌才能保证不会被市场竞争淘汰,目前沙溪在服装品牌竞争中处境窘迫,少有知名品牌。二是渠道和营销策略需优化。外贸与内销的渠道和营销策略存在差异,企业需结合沙溪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国内外市场的营销策略。

(三)企业用人方面。一是年轻劳动力流失。年轻人更倾向于在一线城市就业或选择其他行业,服装企业为了吸引和留住员工,必须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企业的经营增加一定负担。二是人才培养不足。部分企业缺乏专业化的技术人员,难以进行深度的技术研发和创新,缺乏与科研机构和设计师的合作也限制了技术含量的提升。

(四)环保发展方面。新法规政策对清洁生产水平、企业环保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运营压力不断上升。《中山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2023年版)》规定,对印染、牛仔洗水等污染行业设立定点基地(集聚区)并按要求集中治污,定点基地(集聚区)外禁止建设印染、牛仔洗水项目。

三、沙溪服装产业发展建议

(一)持续优化产业体系建设,扎实谋划形成产业势能。一是坚定不移打赢“工改”攻坚战。抢抓“工改”机遇期,不断加大土地整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推动超级工厂建设,健全服装产业供应链。二是推动数智转型。落实落细《中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助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三是重视服装产业人才的培养和职称评定。完善人才培训服务平台,发挥沙溪纺织服装学院、沙溪理工学校的产学研融合发展优势,推动本地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尝试推动服装产业人才职称评定,建立服装产业人才库,提高服装产业人才待遇。

(二)定制化个性化打造本土品牌,建设“中国针织服装之都”。一是定制化打造自主品牌。企业可通过量身定制、个性化刺绣等服务提高品牌知名度,将打造品牌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中,在定制化服务中建立品牌形象。二是个性化打造自主品牌。近年来诞生诸多自主品牌,如“伯喜”通过打破性别创立无性别服饰品牌,粒子狂热通过高端设计师运动品牌出圈。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是新自主品牌发展的机会。三是利用本土优势打造中山装品牌。沙溪已有中山装相关品牌,可依托沙溪服装产业集群,推动中山装产业链的完善,建立中山装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四是借力校服打造沙溪品牌。我市在校中小学生数已超50万,校服经济规模超亿元,建议统一校服样式,用中山校服助力沙溪服装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实现校服出圈。

(三)创新服装销售模式,多措并举开拓新市场。一是推广“服装+美食+旅游”模式。沙溪不仅是服装名镇,还是美食之都,同时还拥有“珠三角最美乡村”圣狮村等历史悠久的村落。可结合沙溪美食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设计相关旅游路线,吸引旅客来沙溪购物、品尝美食和见证历史,实现沙溪服装产业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二是重视本地市场。推动企业和本地商场合作,增加诸如沙溪芳华里、华发商都等周边商场与沙溪服装企业合作,扩大本地市场的影响力。三是直播或短视频形式传播服装相关知识建立客户群。企业可通过直播或短视频方式,提高消费者对服装产品的认知,帮助消费者理解面料种类、支数、印花工艺等,从而提高消费者黏度,进而产生品牌效应。

(四)着力环保建新功,打造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双赢局面。一是落实落细水污染治理。推动印染服装企业付费共享行业关键无污染技术,鼓励中小企业搬迁至共性产业园集中治污,对于暂时无法搬迁企业提供帮扶,助力企业绿色发展。二是将环保融入信用评价体系。研究制定符合沙溪服装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推动企业重视环保工作。三是推广使用天然材料。引导沙溪服装企业使用亚麻、竹纤等天然材料,减少对化学纤维的使用,助力环保工作。


编辑 侯海影  二审 朱晖  三审 徐小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