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两会・前奏|市政协委员李证:深化医产融合,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4-01-24 来源:中山+

近两年来,市政协委员李证一直关注并服务生物医药企业,为中山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鼓与呼。他认为,火炬区的国家级健康基地成立至今已30年,在推动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深中一体化过程中,建议中山通过医产融合等找到共赢发展的优质赛道,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市政协委员李证。 记者 王云 摄

近年来,中山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培育和引进了一大批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相关资料显示,近些年中山具备药品和器械临床试验资质的7家医疗机构承接了上百项临床试验,其中与本地企业合作占比较小。本地企业产品在本地临床试验及应用不足,导致从实验室创新源头走向市场的转化率较低。

去年,李证提交了《关于推动本地生物医药创新名优产品举办交流对接会的提案》,建议中山通过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促进医疗机构融通交流。

2023年11月16日,在市卫生健康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医保局和火炬开发区(管委会)指导支持下,2023中山市医药产品展示交易会在中山博览中心举行。交易会汇集了全市50多家健康领域企业参展,吸引了珠三角约100名医疗机构代表参加。现场众多首发新品、集采爆品、进口创新药物、医疗器械及领先的创新科技、技术成果,吸引了一批批客商驻足停留问询、合作洽谈。

“融合是共建之路,更是创新之路。其核心是跨领域的理念融合、技术融合、管理融合、创新融合。”李证说,医产融合有个重要内容是医工融合,即生物科学和工程科学的交叉研究创新,比如AI在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研究创新。“目前,中山市医疗卫生机构有1079家,其中医院68家,对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需求量较大。医产融合是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肥沃土壤,本土做得好,好的创新产品就在本地诞生。”

对此,李证今年围绕医产融合,在去年的提案基础上进一步集中观点、纵深战略、细化要点,初步形成了新建议。

他建议,可探索成立生物医药产业联盟和专业临床研究联盟。联合市卫生健康局、重点医疗机构、行业协会、产业园、企业、研究机构等,成立生物医药产业联盟和专业临床研究联盟,组织开展技术创新协作、临床研究服务、举办企业产品展示交易会和沙龙等活动,打通“患者反馈、临床出题、研究机构和企业解题、孵化、推广应用”的创新通道,加快形成医产融合全链条创新转化机制。

建立医企沟通长效机制。建议各本地医疗机构对本地医药生产经营企业设定每月集中接待日,加强医企间的资源、信息、项目等精准高效对接,帮助医疗机构了解企业发展现状,掌握创新产品动态信息,提出产品和服务的意见建议,支持本地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他建议,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工程。从医疗机构挑选一批专家、科室主任等,作为科技特派员到医药企业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研究探讨医产融合重点、热点问题,完善共商共建共享机制,促进医产联合攻关。

建议完善本地名优产品的保障体系。加强医保支付体系对创新产品的应用支撑,鼓励更多本地医药企业产品纳入博爱康报销范围,积极指导各类创新产品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同时,对采购经省、市认定的首台(套)医疗器械、经认定的创新优质药械的医疗机构给予一定补贴。


编辑 陈彦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岳才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