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新故事丨沙溪凉茶:新设备带来新工艺 新渠道开拓新市场
发布时间:2024-04-10 来源:中山+

在中山,沙溪凉茶可谓家喻户晓、家中常备。自1885年创立以来,沙溪凉茶在百余年间,历经了黄潮善堂、中山县沙溪凉茶厂、沙溪中药厂等变迁,逐步成长为极具特色的现代化中型制药企业——广东沙溪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沙溪制药)。2006年,它成为首批获商务部颁发“中华老字号”称号的企业之一,沙溪凉茶传统制作工艺更是入选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荣誉的背后,离不开沙溪制药对品质的坚守与传承,也凝聚着一代代沙溪人的智慧与努力。面对时代机遇,这家百年“老字号”又将书写出怎样的新故事、新辉煌?4月9日,记者进行了现场走访。

坚守品质初心
让老百姓喝上“良心药”

走进沙溪制药大门口,一股淡淡的中草药香扑面而来,越靠近生产区域,气味愈发浓郁。“清明节一过,车间就忙起来了,现在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排石颗粒,过几天就要发往全国各地。”沙溪制药总经理助理郑泳源指着忙碌的生产线说。透过玻璃窗向车间内望去,只见一袋袋药品正通过“蜘蛛手”不断抓取进包装盒中,不到一分钟,便有40盒成品下线。

沙溪制药生产车间。 记者 刘万杰 摄

要了解一家百年“老字号”,要从了解其发展史开始。设于厂区内部的“沙溪凉茶文化馆”,便是了解沙溪制药最好的“百科全书”。在一处陈列柜里,各种包装的凉茶一字排开,十分引人注目。郑泳源告诉记者,沙溪凉茶起初叫做黄汇凉茶,后来逐渐演变成伤寒圣药、伤寒药、沙溪伤寒茶,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确定为沙溪凉茶。

不同时期的沙溪凉茶包装。 记者 刘万杰 摄

虽然名字和包装几经变化,但沙溪凉茶的品质却始终如一。自配方确定以来,沙溪制药始终严格把控药材配比和生产工艺,以保证药品的疗效与安全。如今,沙溪制药共拥有100多个产品批准文号,热销产品种类达40多种,其中“沙溪凉茶”系列为全国知名产品,润肠宁神膏更是独立研发的国家三类新药,备受客户认可。

郑泳源向记者介绍沙溪凉茶的历史。 记者 刘万杰 摄

然而,企业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02年,沙溪制药迎来了“生死存亡”的大挑战,

当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修订发布了新的GMP认证标准,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认证失败,企业便会被市场淘汰。为了达到国家GMP标准,沙溪制药努力克服资金和人员配备等困难,改善生产环境,最终顺利通过核验。“十多年后,我们还通过了新版GMP的认证,进一步保证药品质量,让老百姓喝上‘良心药’。”郑泳源说。

管理革新设备升级
浙企收购带来新生机

2013年,是沙溪制药迈入发展新元年的关键节点。这一年,来自浙江的京新控股集团(以下简称京新集团)收购了沙溪制药。作为一家专业的医药企业,它的到来,为沙溪制药带来了新的生机。

首先是管理理念的革新。郑泳源坦言,作为一家“老字号”企业,很多过时的管理理念一度限制了企业的发展。随着京新集团先进管理经验的引入,沙溪制药在研发、生产以及采购、营销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均得到了显著提升。

郑泳源检查车间生产情况。 记者 刘万杰 摄

其次是生产设备的升级。2013年起,企业斥巨资对生产设备进行了自动化升级。以MVR浓缩器为例,投入使用后,不仅更加节能高效,还有效降低了运行成本。据郑泳源介绍,使用该台设备后,企业每月可节省三十多万元的生产成本,为企业增产增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MVR浓缩器投入使用后,不仅更加节能高效,还有效降低了运行成本。 记者 刘万杰 摄

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加持下,沙溪制药的产能大幅提升,人力成本不断下降,产品种类更加丰富,生产人员从三百人降至两百人,年产值则从2013年的5000多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1.7亿元,实现每年20%的业绩增长。

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加持下,沙溪制药的产能大幅提升。  记者 刘万杰 摄

剂型包装与时俱进
凉茶卖至外省市甚至迈出国门

撕开包装袋、热水冲泡后即可饮用,相比用中药材熬煮凉茶,“沙溪凉茶颗粒剂型”和“沙溪凉茶袋泡茶剂型”两种新剂型显然更省时省力,也更便携。近年来,为迎合现代消费群体的需求,沙溪凉茶不仅在剂型上进行了创新,产品包装方面,也用塑料包装袋取代了过去的纸包,更便于药品的保存。

工作人员正在包装药品。 记者 刘万杰 摄

“现在,我们的沙溪凉茶远销港澳以及美国、澳大利亚等,每逢海外侨胞回乡探亲,总会成箱成箱地带走。”郑泳源说,不少国内侨眷还宁可花费比凉茶价值高十多倍的邮费,不远万里地为大洋彼岸的亲人寄这些“土药”。

沙溪制药生产的产品。 记者 刘万杰 摄

虽然凉茶文化盛行于广东地区,但与时俱进的沙溪制药,近年也开始将目标瞄向更广阔的市场,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方式。2019年,沙溪制药成立品牌部,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日常宣传以及线上培训药店销售人员,进一步打造品牌在全国各地的影响力。目前,除了广东地区,沙溪凉茶还卖到了云南、四川、重庆等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得到显著提升。

欲借“工改”转型升级
在传承与创新中讲好“新故事”

“在几十年前,能够在沙溪制药上班,曾是很多人的骄傲,别人每个月领几十块工资的时候,我们的奖金就达到了上千元,10元一张的纸币摞在一块,得用报纸牢牢包好才敢带回家。”在企业工作了近40年的郑泳源,比任何人都希望沙溪制药能够重现当年的辉煌。

他透露,在全市推进“工改”的大背景下,沙溪制药正计划借助“工改”政策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如建设新厂房,打造药品销售中心以及品牌展示中心,让沙溪制药成为高附加值的药品生产基地。沙溪镇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于企业增资扩产的计划,有关部门将从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助力沙溪制药谋求更大发展。

守正创新,是企业前进的动力。眼下,沙溪制药正依托公司新成立的中药事业部,对产品进行二次开发,例如探索沙溪凉茶在抗病毒方面的功效,以此探索出新的治疗领域,为企业增添发展新动能。郑泳源表示,未来沙溪制药还将以“中华老字号”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突破点,大力挖掘品牌价值,在传承与创新中,讲好“新故事”、创造“新辉煌”。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陈浩勤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