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西岸唯一!中山一生猪屠宰企业获评为国家级示范单位
发布时间:2024-04-15

从生猪入场静养到刺杀打毛再到智能机器人劈,中山市小榄镇食品有限公司的屠宰场实现了全流程闭环管理。前不久,该公司还获得了农业农村部颁发的“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荣誉称号。中山市农业农村局屠宰与检疫管理科科长卢伟文介绍,目前整个广东省共10家屠宰企业获得此殊荣,小榄镇食品有限公司不仅是中山唯一一家获得此殊荣的生猪屠宰企业,更是珠江西岸唯一一家获得此称号的生猪屠宰企业。日前,记者走进企业实地采访。

航拍小榄镇食品有限公司。  记者 余兆宇

投资2500万元升级改造

2019年,为响应国家、省高质量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要求,在中山市农业农村局和小榄镇政府的支持下,小榄镇属企业小榄镇食品有限公司对猪仓、生猪屠宰车间等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小榄镇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启钊介绍,整个屠宰场升级改造前后投入差不多2500万元。

上午10点,在完成了非洲猪瘟检测、瘦肉精检测等入场查验后,一批批生猪被赶进了猪仓。由于进出口分离,加上密闭式建设,即使站在猪仓门口,也没有多少异味。“将里面的臭气抽取收集起来,统一经过处理后排放,尽量减少对周边群众的影响。”站在猪仓门口,张启钊介绍,与以往敞开式的猪仓相比,新修建猪仓全部实行密闭式建设,且内部安装了大型空气净化过滤系统,以此减少猪栏异味。

新修建猪仓内部安装了大型空气净化过滤系统,以此减少猪栏异味。 记者 余兆宇 摄

与猪仓相邻建设的便是屠宰车间,经过更衣和几次消毒后方可进入。因临近11点,屠宰车间的生猪已经全部处理完毕,进入清洁消毒环节。只见回形的屠宰流水线上挂着一排排滑轮挂钩,挂钩下方依次是刺杀放血、运河式烫池、自动打毛机、智能机器人劈半机等设备。此外,在推进高质量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中,小榄镇食品有限公司还进一步健全肉品品质检验制度,建有非洲猪瘟PCR检测实验室、瘦肉精检测室、食品检验室等高标准实验室,严把生猪肉品质量关,杜绝超标产品流入市场,确保食品安全。

公司总经理张启钊介绍屠宰车间。记者 余兆宇 摄

边生产边升级,保障猪肉供应

“如何确保生产与建设两手抓,是我们在推进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痛难点。”张启钊表示,猪肉供应属于民生保障,稳定供应尤其重要。而小榄镇食品有限公司的猪肉除了供应小榄本地市场外,还供应横栏、东凤、古镇等周边镇街,一旦停产,则对居民的生活产生影响。

因此,在整个项目推进过程中,小榄镇食品有限公司采取边生产边升级的模式,逐步推进项目进度。张启钊表示,因为新建设的猪仓建设好之后,与旧生产车间分离,因此不得不搭建临时的赶猪通道,且通道部分连接区域,还要通过搭桥来实现,才能保证不停产建设。此外,新的猪仓建设完毕之后,才能将旧猪仓拆掉,重新升级改造为新的屠宰车间。

猪仓内安装了喷淋等降温设备。 记者 余兆宇 摄

最终,用时3年多整个屠宰场全面升级完毕,也实现了生猪进场检验到猪肉出场的闭环管理。卢伟文介绍,猪肉经销商等非屠宰生产人员进入屠宰车间是日常监督管理难题,不仅给肉品质量安全带来潜在风险,同时易诱发生产安全事故。“以往猪肉经销商因担心自己的猪肉被弄错调换,就进入屠宰车间全程跟进,直到屠宰完毕。”张启钊表示,屠宰车间内大型生产设备较多,本就较为危险,加上猪肉经销商站在车间全程跟进屠宰加工,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现在改造后,整个生猪屠宰流程实现编号对应管理,不会出现错换猪肉的情况,也杜绝了经销商进入屠宰车间的现象。

2023年,小榄镇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农业农村部验收,并在2024年3月底,拿到“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荣誉牌匾,是目前为止,珠江西岸唯一一家获得此称号的生猪屠宰企业。

产能品质双提升

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带来的是质量和产能的双提升。数据显示,2019年,小榄镇食品有限公司每天屠量大约900头,到2024年的1月,每天平均屠宰量达到1700多头。而在肉质方面,张启钊则表示,传统的屠宰生产设备,如敞开式烫池、简易打毛机、桥式开边锯等,生产效率低下,而且影响肉品品质。以桥式开边锯为例,在开边过程中设备发热比较明显,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猪肉的口感。而新引进的智能机器人劈半机则能最大程度上保证肉品品质,同时减少损耗,提升生产效率。

“产能品质双提升,我们的底气也更足了。”张启钊说,2022年6月,公司开始设立子公司,并注册“金榄”商标,公司业务拓展至肉品深加工,生产腊味制品,且开展了全品类配送。如今,小榄镇食品有限公司已发展成集生猪采购销售、生猪屠宰、冷链配送、冷冻冷藏、鲜肉分拆销售和腊味制造销售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生猪屠宰企业。


编辑  曾嘉慧 二审  朱晖 三审 程明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