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新”出发 向“质”而行丨中山:产业驶入“新”赛道,项目跑出“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4-04-19

由明阳集团自主研制的MySE292海上超大型叶片成功下线,国产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吨/天大型氢液化装置通过测试验收,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基建项目将于2024年6月举行开园仪式……今年以来,与中山新能源产业相关的“大国重器”频频传来好消息。

2024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集中优势资源扶持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去年1月召开的中山市委经济会议提出,打造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新时代中山“十大舰队”。新能源是中山新“十大舰队”的引领者,一年多来,中山在这个新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领略不一样的风景。

中山案例1:
“中山造”加速驶向深远海

新能源产业集群是“十大舰队”的领航舰。明阳新能源投资控股集团(简称“明阳集团”)又是这支“领航舰”中的领军企业。

走进明阳天成实验室,人工智能与仿真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开展各类仿真实验。明阳集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全球首创的双风轮、单机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已于4月18日正式开始吊装塔筒,计划年内出海。这将是继今年2月底明阳自主研制的MySE292海上超大型叶片成功下线后的又一重大成果。

明阳集团近年“出海”速度明显加快。记者 文波 王云 缪晓剑 摄

MySE292海上超大型叶片长143米,叶轮直径达292米,为全球已下线叶轮直径最大的风电叶片。

数据方面,该叶片扫风面积超6.6万平方米,相当于9.4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叶片长度的增加使得风轮扫掠面积更大,捕获的风能更多。该超大型叶片还采用了创新式的气弹裁剪技术,让叶片在长度加长、柔性增加的情况下,降低极限载荷。

该叶片将搭载于由明阳自主研制的MySE18.X—20MW机组上,单台机组全年发电量可达8000万度,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万吨,约等于9.6万居民的年总用电量。

2022年,明阳集团面向全球正式发布新一代科技创新产品“OceanX”双转子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作为“中山造”的“OceanX”将为深远海风能资源开发创造出全新场景,为全球海上风电发展打开全新想象空间。

明阳智能全球智造业务总裁、首席技术官张启应介绍,“OceanX”是明阳智能面向深远海开发的战略性产品,依托结构、新材料和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创新,以及从可靠性到经济性的深度打磨,为海上风电走向深远海书写出了明阳答案。

明阳集团加快打造风、光、氢、储全链条新能源产业集群。记者 文波 王云 缪晓剑 摄

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企业,明阳集团在新能源领域不断创新探索,加快形成风、光、氢、储全链条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明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传卫表示:“科技创新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招,作为全球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推动者和技术引领者,明阳集团未来将持续聚焦海洋能源技术突破,引领行业创新浪潮。”

中山案例2:
实现大型氢液化装置国产化

深中通道建成通车的步伐越近,翠亨新区关注度越高。

4月18日,记者走进位于翠亨新区的中科富海(中山)低温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富海”),车间里创新热浪迎面扑来。

中科富海生产车间。记者 文波 王云 缪晓剑 摄

“我们参与建设的国产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吨/天大型氢液化装置,上个月刚刚通过测试验收。”中科富海董事长朱诚说,实现国产化,意味着解决了“卡脖子”难关,也是中山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5吨/天大型氢液化装置,是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牵头的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由该所联合中科富海公司共同研发、设计并集成制造,实现了大型氢液化装置国产化。

“这个装置采用了氦制冷循环工艺流程,由三台气体轴承低温透平膨胀机提供冷量;配置了先进的催化剂填充型高效低温换热器,同步完成氢气的降温与正-仲氢连续催化转化。”朱诚介绍。言语间道出了一家新能源企业在新质生产力上的分量——大型氢液化装置的成功运行,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大型氢液化装备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集成运营及调试技术,具备大规模氢气液化装备的供应能力,且装置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科富海低温装备公司自2017年落户中山翠亨新区以来,经过了三次厂房搬迁和扩展,从创业之初的经营面积1000多平方米到现在的10000多平方米。经历7年发展,中科富海已在国内外发展了30多个大客户,营业额已突破1亿元。

扎根中山7年的中科富海,产品和服务已走向全球。记者 文波 王云 缪晓剑 摄

与此同时,中科富海在中山的发展,也是一步一个脚印,将产业链推向纵深发展:

♦2020年,中科富海(中山)氦气科技有限公司,落子中山南区街道;

♦2021年,中科富氦(中山)气体开发有限公司,落子中山三角镇。

中科富海不仅是国内氢能产业的龙头企业,也是中山“十大舰队”领航舰——新能源产业集群舰队里的重要成员。

发展新能源产业方面,中山把氢能产业作为“换道超车”的重点产业之一,谋划建设“双碳”经济园区,培育明阳、大洋电机、中科富海等行业领军企业和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等重大研发平台,打造了较为完整的氢能产业链。

中山还提出,要梯度培育新型储能企业,加大精准招商力度,探索氢储能试点应用,打造一批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努力打造成为珠江口西岸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氢储能产业集聚区。

中山案例3:
“大科学装置”提供新动能

大科学装置是现代科学技术诸多领域取得突破的必要条件。中山要抢占新能源产业技术制高点,大科学装置必不可少。

位于南区街道的中山科技创新园如火如荼建设中。2022年6月,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在这里动工建设,这也是近年来中山科技创新投入的“大手笔”之一。

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于2020年8月成立,从事先进低温技术的研究、大型低温制冷装备研制和相关技术的转化,以实现产业应用为导向。经过近两年的建设,这个“大科学装置”基建项目于今年1月31日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将于6月举行开园仪式。

中山市科技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正在加快研制液氦温区18kW大型低温制冷机,在大型低温领域填补国内空白,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关键技术,将为我国大型低温技术从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到走向“并跑”迈出关键一步。

新闻延伸:
中山新能源产业概况

中山率先启航的新能源等“领航舰”,将着眼中山未来发展做大做强。

作为“十大舰队”的领航舰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涵盖风电、光伏、氢能、储能、核能等细分产业,重点企业包括明阳集团、大洋电机、中科富海等企业,加快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在多场景应用探索上,中山新能源企业大有作为:

以氢能为例,上游装备生产、中游气体生产、下游生产销售服务综合性平台建设,逐步实现氢能产业串珠成链;

明阳集团频频携手世界领先的新能源合作伙伴,全力打造风、光、储、氢和智能电气等矩阵式产业集群;

大洋电机在氢燃料电池业务方面,以电力电子及软件集成技术和高速电机技术突围,并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护城河”。

中山智造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记者 文波 王云 缪晓剑 摄

作为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阵地”和中山“东承”战略的“桥头堡”,翠亨新区正推动“4+X”主导产业集群成势,新能源产业排首位;招引一批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的关键项目,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新能源产业赛道上,翠亨新区动作频频:清洁能源主题产业园动工建设,中广核首栋实验厂房封顶、实验装置动工,清华中山清碳创新技术中心落户运营,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签订《数字电网与新能源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项目或签约,或落地,或投产,翠亨新区发展新能源产业渐成集聚成势。

科技创新是制胜未来的关键变量。在新能源产业领域,中山正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策划】江天 陈华英 常新
【统筹】 查九星 蔡文逸 钱怡


编辑 范展颢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程明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