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业务+服务”双提升模式!中山市委党校组织25名中青年干部赴一线学本领
发布时间:2024-04-28 来源:中山+

近日,为切实提高中青年干部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能力,市委党校创新培训方式,组织2024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25名学员分别到“百千万工程”、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水污染治理、村镇低效工业园升级改造等16个一线岗位进行实践锻炼。

为期8天的实践锻炼,学员们深入一线、深学业务、深思难题,在实干担当中磨砺能力本领,以“业务+服务”双提升的模式,扎实历练成长、深化学习成效。

见证参与治水、招商工作
学员感悟深刻

在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学员们了解了中山市百千万工程的领导架构、运行机制、目标方向、重点任务、工作计划、当前进展,进一步坚定我市抓好“百千万工程”、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学员们到一线了解“百千万工程”情况。通讯员供图

在水污染治理专班,学员积极参与具体工作,到古镇与省市专家现场解决管网施工技术难题,到小榄现场督导检查“六污同治”,到三乡分片调研镇街治水工作成效等。通过实践锻炼,学员对全市2024年度水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有了全面了解,同时对于治水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艰难险阻也有了直观的认识。

学员们纷纷认为,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科学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流域治理的原则,部门协同、市镇联动、全民参与,才能全面推进水污染治理工作,达到治根治本。

在招商引资系统,学员表示,通过到一线看项目、谈项目,亲身参与项目从接洽到谈判到落地的全过程,有效提升了在招商引资方面的实战能力,取得了良好的实践锻炼效果。

“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繁复与多元,也体会到了招商引资的艰难与基层工作的艰辛。”在火炬开发区科创发展和投资促进局实践的学员纷纷表示,这次实践经历极大地提升了专业素养,锻炼了沟通协调能力,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基层工作的挑战与重任。

实地调研增强
对“工改”全面认识

在村镇低效工业园升级改造专班,学员们先后到翠亨、南朗、横栏、沙溪、阜沙、国资委等实地调研,赴基层一线服务“工改”项目审批,参与协调处理土地收储过程中各方事项,推动“工改”项目落地答疑解惑等,对坚定不移打赢打好“工改”这一没有退路的攻坚战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学员们在工作一线实践、学习。通讯员供图

学员们表示,要强化专业知识学习,加强与各部门各镇街的沟通协调、通力合作,特别是要提高应对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为中山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贡献应有力量。

在经济发展部门,市发展和改革局镇域经济工作专班的学员跟随调研组,先后前往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阜沙镇、小榄镇等镇街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和掌握各镇街在经济发展、招商引资、金融支持等方面的总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有力支撑。

在市工信局实践的学员,也参与了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推动工业互联网在工业企业的应用,对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对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有了全新的认识。

学习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秘诀”

在信访专班,学员深入群众工作第一线,倾听群众呼声,聚焦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把解决信访问题的过程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过程。

学员们在信访专班实践、学习。通讯员供图

学员们学习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调解、疏导等方法,解决好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为群众排忧解难。同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

在财政专班,学员们系统学习抓财政组织收入的方式方法、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的具体举措,了解债券发行管理、资产管理、重大项目建设投资审核等领域的政策要求和关键环节,深入市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协同推动非税收入征缴管理。

通过几天的实践学习,学员深刻领会到,在市镇两级财政持续紧平衡的背景下,要主动将财政工作放到全市发展大局中去思考谋划,树牢“大财政”理念,以“当家”思维做好“管家”工作,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服务高质量发展。

在翠亨新区基层一线,学员们通过接待来访企业、参与美食节筹备、与部门和企业座谈、现场参观工程项目等,对翠亨新区的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工作机制和乡村振兴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通过这次实岗锻炼,我们认识到翠亨新区作为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阵地和‘东承’桥头堡的重要性,深中通道通车在即,我们必须树立服务意识和大局观念,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更加优质的服务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学员表示。

市委党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实践锻炼进一步提高了学员的思想认识、服务意识、业务能力,让学员们跳出了原有思维模式,在新的岗位上学以致用、赋能成长,为学员未来的工作提供了有利的经验基础与实践支撑。

“下一步,市委党校将不断深化实践锻炼成效,推动学员所学、所得真正转化为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该负责人表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