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向祖国告白丨从柴油车到纯电动巴士,他见证中山公交的“绿色迭代”
发布时间:2024-10-01 来源:中山+

今年42岁的中山公交集团运输技术部经理钟子文,2006年大学本科车辆工程专业毕业后进入中山公交集团工作。从业18年,钟子文先后做过汽车底盘维修工、发动机小修工、仓库管理、车辆技术员等岗位,接触最多的就是公交车辆。从老旧的柴油车、LNG液化天然气新能源车,再到纯电动巴士,公交车型的变化串起了中山公交的发展史,钟子文见证了中山公交日新月异的发展。

钟子文向公交车司机询问排查公交车运行问题。见习生 张景天 记者 明剑 摄

一次次迭代公交车逐“绿”而行

10月1日上午,钟子文身着中山公交集团党员志愿者的“红马甲”,和同事们一起出现在利和广场公交站台,执行重大节假日支援一线的值勤任务。一辆纯电动公交车丝滑停靠进站,待乘客上车后迅速静音启动出发。

中山公交集团的纯电动客车。见习生 张景天 记者 明剑 摄

“以前的车辆从站台出发,启动时噪音轰鸣,车尾带起一缕黑烟,卷起尘土,这些老旧柴油车的使用场景,早已成为历史。”钟子文介绍说。在20多年前,中山已开始探索清洁能源、新能源公共汽车技术,发展低碳节能的绿色公交:1999年试运行6辆LPG液化石油气公共汽车;2007年,第一批国III标准的柴油车开始服役,逐步淘汰老旧柴油车;2010年采购LNG液化天然气车型、试运行14辆纯电动公共汽车;2015年试运行换电式公共汽车、插电式LNG混合动力公共汽车、快充式纯电动公共汽车。在一次次的迭代中,中山公交完成绿色转型。

对于科班出身的钟子文来说,每升级一种车型,他都要学习一次全新技术。

钟子文在车间检查公交车的运维情况。见习生 张景天 记者 明剑 摄

“以LNG液化天然气车型为例,燃气发动机与柴油发动机完全不一样,我们需要学习新的供气系统和发动机的诊断维修技术。”钟子文和其他技术员跟着厂家售后服务人员一起学习,边看技术资料边研究故障,解决故障。“有些问题,技术手册上并没有提及,老师傅带着我们一起逐项分析,列举各种可能的原因,大家互相设想、讨论,推断解决思路再着手维修。”

2020年9月1日,中山公交正式迈入纯电动时代。纯电动车辆的维修、保养需要一套新的技术规范,钟子文作为技术骨干参与相关制度、规范的编制。“我们运输技术部、汽车修理厂,还有车队驾驶员都要进行新技术岗中培训。”钟子文表示,随着每一次技术革新,车辆维修、车辆驾驶、能源供给三大方面都需要重新建立制度和开展培训。

中山公交驶入“数智”驱动时代

今年6月30日与深中通道同步开启运营的深中跨市公交,选用以公路客车为蓝本设计的公交车型,座椅设计为42座,高铁式下拉窗帘,整洁、美观;为了提高舒适度,座椅前后间距比国标增加8厘米;配备三点式安全带,独立调节靠背后倾,座椅左右移动可调,设置USB充电口。“这款车型除了硬件先进实用之外,我们还搭载了动力电池的24小时实时监控系统,让车辆安全更有保障。”钟子文表示,新能源车辆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尤为关键,这个系统可实现动力电池的24小时实时监控、预警,提前让监控员、驾驶员、车间技术人员了解电池的动态信息,及时排除隐患,杜绝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车站内,市民搭乘公交车。见习生 张景天 记者 明剑 摄

据介绍,针对新能源车动力电池而设计的24小时实时监控系统,自2022年7月上线,目前已推广应用于全公司公交营运线路上。“作为一名中山公交人,能够亲眼见证中山公交的发展,参与‘智慧公交’的建设,我感到荣幸又自豪。”钟子文说。

今年7月24日,首届(广州)国际公共交通新能源和数字科技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发布了“城市公共交通新能源与数字科技创新应用项目优秀案例”榜单。中山公交集团的深中跨市公交AI及信息化建设项目作为案例进行分享。

公交线路实时查询、手机扫码乘车、车辆智能排班与动态调度、试点智能网联公交……近年来,中山加大智慧公交建设力度,以智慧改变出行,以创新引领发展,让公交跑得“更聪明”,让群众出行更便捷。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朱晖  三审 程明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