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纪念馆焕新升级,“五一”前两日游客超2.7万
发布时间:2025-05-02 来源:中山+

2025年5月1日,全面升级的孙中山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以崭新面貌正式向公众开放。这座承载着近代民主革命记忆的纪念馆,通过历史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在“五一”假期迎来观展热潮。据了解,该馆归属于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五一”假期前两日,前来参观的游客超2.7万。

孙中山纪念馆在“五一”假期迎来观展热潮。记者 闫莹莹 摄

展陈革新:
多维叙事构建沉浸式历史课堂

作为国家文物局重点推介项目,展陈升级后的纪念馆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为主题,以孙中山生平事迹、思想发展历程、重大事件与时间节点,构建起“明、暗、辅”的三维叙事体系,通过“求索之路”“共和之路”“斗争之路”“合作之路”“继承之路”的递进式叙事,将展陈分为“立志救国 上下求索”“推翻帝制 创立民国”“捍卫共和 愈挫愈奋”“国共合作 开创新局”“鞠躬尽瘁 伟业永存”等五大主题展区依时序延展,410多幅珍贵历史照片与120多件文物组成“立体”档案库,其中不乏许多之前未公开的史料和珍贵文物。

此次纪念馆的展陈升级,不仅在展陈方式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也是对孙中山研究的一次系统性学术整理。据了解,在展陈设计中突破传统编年体例,特别设置“思想发展历程”暗线,通过孙中山发表历史性宣言、孙中山在北伐誓师大会上的演讲、孙中山《勉励国民》讲话录音等展项,直观呈现革命思想演进脉络。

在纪念馆的全新展陈中,“革命风潮”以一段三分钟沉浸式影片,通过动态影像与声光效果,再现1894年兴中会成立至1911年武昌起义期间革命的风起云涌。影片创作团队以《孙文学说》第八章的《有志竟成》一文为蓝本,历时8个月反复打磨脚本,数易其稿,通过孙中山先生的自述视角,展现其革命思想从萌芽到形成全国性风潮的历程。该团队特地赴港,获得黎民伟先生《勋业千秋》影片的授权,才有了这些珍贵影像资料在馆内的系统展示。

技术赋能也成为纪念馆展陈升级的突出亮点。MR眼镜集成空间算法识别、高精度定位、实时渲染、语音交互等技术,可将虚拟信息无缝叠加至现实世界。“游客只需佩戴眼镜,便可实现步移景变的动态场景切换,在虚实融合的交互空间里,与历史人物、立体影像展开沉浸式互动,亲身追溯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轨迹,重温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现场技术人员任玉腾介绍,MR混合现实导览系统覆盖全馆23个交互点位,游客佩戴智能眼镜即可见证“革命潮 一日千丈”中的炮火硝烟,还可聆听1924年孙中山先生演讲的“百年留声”。

游人佩戴MR眼镜参观纪念馆。记者 闫莹莹 摄

游客点赞:
跨越时空的生动历史对话

5月2日,记者在纪念馆内看到,新技术应用显著提升了观展体验。来自深圳的刘女士带着两个孩子专程前来打卡:"展线设计像时空隧道,孩子通过多媒体互动,仿佛穿越历史长廊与孙中山先生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样的观展方式既新颖又富有教育意义。”刘女士表示,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孩子们对历史事件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比课本更直观生动。

深圳高级中学盐田校区初一学生欧蔓葶和同学李金铭同样表示:“以前觉得历史是书本上的文字,现在听到百年前的原音重现,看到历史的影像那么生动,对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一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感悟。”

采访中,记者偶遇了77岁的美籍华人孙必立——孙中山先生曾侄孙。他也是首次参观展陈升级后的纪念馆,看到全新的展馆和越来越多的展品,他动情地说:“每次回到家乡都看到家乡变了样,变得越来越好,我也感到特别的自豪和骄傲。”纪念馆新增加的许多历史资料让历史变得更有“血肉”了。他期望有更多的海外游子来这里一起看看历史,感受先辈精神。

接下来,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将针对不同群体推出“策展人专题导赏”“分众化导览”等服务,开发系列“大思政”课程和研学社教活动,将纪念馆打造成为高水平统一战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


编辑 周振捷  二审 朱晖  三审 岳才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