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长江:投身水产病害防治 守护中山“鱼篮子” | 劳模精神引领发展
发布时间:2025-05-03 来源:中山+

在2025年广东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上,中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所副所长宋长江被授予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这位扎根水产安全领域十余年的“技术尖兵”,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农检人的使命担当。

中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所副所长宋长江被授予省劳动模范称号。记者 余兆宇 摄

工作多年,他一直从事水产病害防治、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等工作,有力助推中山水产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近5年,他主持及参与的省市课题研究有5项,发表了研究论文7篇,主持及参编地方标准、团体标准21项,先后获全国农业技术能手、广东省技术能手、中山市第六层次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等荣誉。


坚持到生产现场工作
守好水产病害防治第一关

2004年,宋长江从湛江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毕业后,先后在湛江、珠海等地从事苗种培育、水产养殖等工作,自2013年起,来到中山市工作。

虽然宋长江目前主要工作是负责单位的管理工作,但他的身影还是经常出现在生产一线,凭借其精湛的专业技术,不时为当地养殖户排忧解难。“以前是在生产一线做水产育苗、养殖工作,积累的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对现在从事的工作有很大帮助。”中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所的一项职能工作是水产苗种产地检疫,他经常带着同事一起去种苗场采样、检测、出证,在服务于生产一线的同时,还向养殖户、养殖企业科普苗种产地检疫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压实生产主体责任,强化苗种生产企业守法意识,将苗种生产检疫制度贯彻落实到位。

宋长江(右)与同事交流工作。记者 余兆宇 摄

宋长江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有力地助推了中山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随着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出证数量、苗种检测数量的不断攀升,苗种生产经营主体规范经营、主动申报的检疫意识也不断提高,对于从源头进行水产疫病防控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为更好地开展水产病害测报工作,2018年,宋长江带领团队在中山地区建立了首批水产病害测报点。每个测报点都有划定了特定的病害监测区域,测报员要负责日常的监测工作,预防携带病源的苗种进入养殖环节。只要有时间,宋长江就会到各个测报点走访,察看测报点工作,同时收集各测报点的水产病害信息,并将其整理汇编,每月定期把病害测报信息发布到市农业农村局官网,指导全市水产养殖科学用药及病害防治工作。

“以前大多是凭经验判断鱼虾的病害情况,但有些病害症状相似,不借助设备检测很难精准判断。”宋长江说,现在可以通过仪器设备快速诊断,经过取样、制样、提取、上机四个步骤,约30-40分钟便可获得精准的检测结果。“这样我们就能根据结果精准用药,达到病害防治最佳效果。养殖户送到测报点检测的鱼苗、虾苗样品若是检测出病害,也能及时提醒其暂停放苗,避免后续养殖产生更大的经济损失”。


以赛促练提升团队能力
筑牢水产品质量安全防线

走进市农检所病害检测实验室,能闻到淡淡的水产品气味,身穿工作服、戴着手套和口罩的宋长江正在对样品进行检测。在这个实验室里,宋长江还带领团队开展了大大小小许多项目的技术研究。

宋长江正在对样品进行检测。记者 余兆宇 摄

2024年,市农检所申报了全国水生动物防疫系统实验室能力验证,包含草鱼出血病、锦鲤疱疹病毒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白斑综合征等的8个疫病病原检测项目全部考核通过,为此,该单位获得了2025年国家及省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的相应疫病检测实验室备选资格,同时还荣获“全国水生动物防疫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验证基层优秀单位”称号。考核能顺利通过,离不开技术人员的努力,也得益于宋长江带领着大家参与过的多次行业技能大赛经验的积累。

2021年,宋长江与另外两名同事代表中山市参加了第四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水生物病害防治员技能竞赛广东省选拔赛,当时的大赛考核内容有解剖草鱼、制作血涂片。众所周知,有时看似简单的事情便越考验功夫。“普通的解剖我们都很熟练,但是草鱼的头肾要完整取出,需要花很多心思,而且要准确抽取草鱼的血液,也有一定难度。”为此,赛前两三个月,宋长江便经常与同事们聚在一起加班加点探讨研究,经过多次的摸索和训练,鱼的各个内脏器官都能被他们完整、迅速地取出,在抽取鱼血液环节也能达到“一针见血”的精准效果。最终,参赛三人包揽了广东省选拔赛的前三名,其中,宋长江获得了第一名。

“宋所长在水产养殖方面专业性很强,工作也十分敬业。我是半路出家的水产技术人员,刚到所里时,他给予了我很多帮助,并且一直都带领着我们做好每一个实验,力求完美。”与宋长江共事近10年的市农检所技术负责人赵天珍告诉记者,在去年的第六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水产技术员技能竞赛中,宋长江代表广东省参加了总决赛,获得农业技术员(水产技术员)赛项全国决赛一等奖。赛前的7天国庆假期,他一直坚守在实验室进行高强度训练。

宋长江表示,每个参赛的过程都是温故知新、查漏补缺的过程。“大赛分为理论和实操,我希望通过以赛促练,把理论技术真正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让操作流程更标准、更规范,通过不断针对性的训练,持续提升整个团队的综合水平,从而把好水产品质量安全关”。


编辑  张英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苏小红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