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边检移民管理警察:扎根基层,以青春守护国门
发布时间:2025-05-04 来源:中山+

在中山客运口岸的国门一线,有这样一群移民管理警察,他们以热血铸忠诚,以行动践使命,在不同岗位上书写着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篇章。5月4日是“五四”青年节,记者走进珠海边检总站中山边检站,感受移民管理警察扎根基层、守护国门的青春力量。

刘玉龙:
国门“小事”里的民生温度

“请摘下口罩”“将手指放在指纹识别区,面向摄像头”……在快捷通道旁,刘玉龙耐心地指引着旅客,让他们能更快速地自助通关。节日里面对客流高峰,查验量比平时多了不少,刘玉龙却始终保持着最好的工作状态,热心热情地对待每一名通关旅客。

刘玉龙指引旅客摘下口罩以便更快通关。通讯员供图

“在执勤一线工作,能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得到他们的认可,这让我很有成就感。”刘玉龙表示。今年2月15日,刘玉龙在出境查验大厅巡查时发现了一串钥匙,他立即报告值班队领导。随后,刘玉龙和值班队领导通过核调监控和联系联营公司进行多方排查询问,最终找到了物品主人。

该旅客即将出国长期工作,但把家中的主钥匙错带过来,还不小心弄丢了,当刘玉龙把钥匙给他送回来时他才发现自己摆了“大乌龙”,他激动地握着刘玉龙的手说:“谢谢警察同志,多亏了你们,我才发现自己带错钥匙还弄丢了,你们真是帮我解决了大困难,太谢谢你们了!”由于该旅客家住中山大涌,离口岸较远,且航班即将开航,所以其委托刘玉龙将钥匙代为转交给他的家人。最后,其得知家人已顺利取回钥匙后还特意致电表示感谢。

在刘玉龙看来,国门一线的“家常事”,往往是旅客心中的“头等大事”。无论是协助外国旅客填写入境卡,还是为紧急就医旅客开通“绿色通道”,他始终相信:俯身拾起的每一件“小事”,都是连接国门与民心的桥梁。

许玉杰:

赛场与国门的双料“尖兵”

许玉杰是中山边检站旅检执勤队年纪比较小的民警,面对工作他总是积极又热情,“我来”就是平日工作中他最常说的一句话。

在同事眼里,许玉杰除了工作认真负责,还是个文武双全的“多面手”,“歌手”“硬核小哥”……在各类比赛、演出都能看到许玉杰的身影,他就是中山边检站的“斜杠青年”。

 许玉杰参加实战演练。通讯员供图

在珠海边检总站首届警体运动会上,许玉杰的名字威震赛场:25米手枪精度射击97环夺冠、400米跑风驰电掣摘金、3000米长跑耐力比拼再下一城……而这位“赛场雄鹰”更耀眼的勋章,刻在国门执勤一线。

2024年,横琴口岸客流激增,许玉杰三度增援,保持“零差错、零投诉”纪录。“穿上这身警服,就要把责任扛在肩上。”从全国公安院校技能大赛集体一等奖得主,到警务实战教官,许玉杰始终以“极致”为标准;训练时,战术动作重复打磨百次不嫌累;执勤中,人像比对精确到皮肤细节。

许玉杰说:“国门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多一份严谨,国家就多一份安心。”

彭太平:
国门信息化的幕后“守关人”

“呼叫信息化,出境1号快捷通道有故障。”“收到!”放下对讲机,彭太平跑步前往处理。在新中山客运口岸的查验大厅,旅客只需几十秒即可快速通关,这份便捷的背后,是彭太平所在的信息化团队常年365天的日夜坚守和维护。

彭太平对机房网络设备进行检查。通讯员供图

作为信息化岗位的青年骨干,2023年新口岸建设期间,彭太平扎根工地一线,从设备安装到系统调试,他全程参与。“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要预判和解决。”口岸开通前48小时,彭太平和团队蹲守现场,逐一排查网络延迟、指纹识别误差等细节。

当2023年11月28日首班客轮载着219名旅客顺利出境,彭太平揉着熬红的双眼笑了:“这些设备就像我们的‘战友’,只有让它们保持最佳状态,国门才能安全畅通。”

日常工作中,彭太平更是“行走的设备百科全书”。深夜,如果设备突发故障报警,他会马上从被窝里爬起,立即排除故障,确保第二天首班航班能准时出发。

彭太平常说:“信息化岗位虽然不直接面对旅客,但每一次系统的稳定运行,都是对‘高效服务’的无声承诺。”

从查验窗口到服务群众,从赛场拼搏到技术攻坚,刘玉龙、许玉杰、彭太平的故事,是中山边检站青年移民管理警察的缩影。他们中,有人把青春化作验证台上的专注目光,有人将热血融入执勤一线的星夜坚守,有人用智慧筑牢信息化防线的铜墙铁壁。在这个属于奋斗者的时代,中山边检站的青年移民管理警察们正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在国门前浇筑青春的丰碑,让五星红旗在南粤国门始终高高飘扬。


编辑 汪佳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陈慧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