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乡村现场教学!中山举行“百千万工程”业务能力提升专题培训
发布时间:2025-05-14 来源:中山+

为切实凝聚起市镇村三级合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5月13日至14日,中山举办“百千万工程”业务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本次培训形式包括专题授课、现场教学、交流研讨。

开班动员提士气
专题课程强能力

首日开班动员第一课上,市有关单位、各镇街主要负责同志、“百千万工程”分管负责同志,各村(社区)“两委”干部、各“百千万工程”镇村工作队全体人员等参加,活动以视频会议形式开至各镇街。

开班动员后,学员们士气高涨,尤其是参与后续培训活动的各镇街“百千万工程”分管负责同志、第三批省级典型村选树培育对象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各“百千万工程”镇村工作队全体人员纷纷表示十分期待后面的专题课程。

一鼓作气,紧接着动员仪式,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专职副主任胡晓渝为学员们解读了《中山市推动“百县千镇万村 高质量发展工作”实现三年初 见成效行动方案》。他表示,今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要高度重视重点项目,抓好落实行动方案各项工作。希望学员们用心学、用心悟,把所学所获所得所感带回去,带领干部群众“一锤一锤接着敲,一件一件接力干”,奋力绘就“强镇兴村富民”的美丽图景。

本次培训专题授课现场。受访者供图

本次培训班还邀请了市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专家学者等,围绕《中山市存量农房风貌提升技术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推动镇村干部廉洁履职》《进一步强化乡村建设项目用地保障》进行专题授课。

三乡镇雍陌村党委书记郑文贺听了开班动员第一课后倍感鼓舞,他表示,接下来将通过“工改”项目不断增加集体收入;深挖名人文化和村史文化,打造历史文化古村;持续通过农房风貌提升、灯光亮化工程、绿化美化等提升人居环境;发动群众、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

“通过这次培训,对‘百千万工程’工作有了更全面、系统性的了解,尤其是农房风貌提升方面。”选调到阜沙镇“百千万工程”工作队近半个月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信访科副科长周国庆表示,从前在农房风貌提升上的做法,更多是围蔽、“遮丑”。现在要求把围蔽空间打开、透光见绿,美化改造破旧农房,做法的转变让他对农村工作方法有了进一步认识,“希望日后能有更多机会来交流学习。”

现场教学取真经
“百千万工程”经验共享共促

在三乡镇塘敢村,绿油油的稻田孕育着粒粒“塘敢大米”,学员们在仙萝田园里漫步欣赏田园风光、品尝“塘敢萝卜干”,感受着“百千万工程”的真实成果。

在三乡镇塘敢村,学员们漫步欣赏沿途风景,感受着“百千万工程”的真实成果。记者 黄靖怡 摄

“现场教学非常好,能够看到更具象化的实操方案和措施,学到落实工作的技巧。”看到塘敢村舒适优美的环境,南头镇党委副书记麦升涛表示,塘敢村“蝶变”成如今乡村旅游休闲好去处的经验做法值得学习,比如把田地升级为农业体验区,农用设施房的设计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既提升了人居环境,又打响了“塘敢萝卜”名号,带动村民增收。“这个改变离不开群众的支持,接下来我们阜沙也会加大力度动员更多群众、社会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

三角镇光明村党委书记杨炎萍留意到,塘敢村院内小棚的改造工作,用美化升级替代了强制拆除。“院内小棚对于村民来说很有实用性,强制拆除可能会引起反作用,倒不如利用色彩学去改造,让小棚与环境自然融合,也能得到村民支持。”

走进五桂山桂南旗溪村,村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农房错落有致、色彩不一却协调统一。在游客服务中心里,大家围成一圈,一边聆听强村公司建设经验介绍和青年返乡创业故事,一边研究起桂南的艾草、香草产品。

在五桂山桂南旗溪村,大家围成一圈,聆听强村公司建设经验介绍和青年返乡创业故事。记者 黄靖怡 摄

杨炎萍说,桂南村在强村公司运作上给了她启发:“目前,光明村的强村公司是由我们班子成员兼顾运作,但人力有限也缺乏专业知识能力。要实现真正的增收,还是需要引进专业团队,现在我们也有意识地去培养职业经理人。”


编辑  张英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吴森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