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阳光洒落草坪,清风拂过花田荡起层浪。两只黑天鹅在睡莲绽放的湖中游动,一群小鸭子排着队扑棱下水。“五一”假期过后,西区街道隆昌社区“悦生自然营地”回归片刻宁静。据介绍,假期前,营地所有客房就被预订一空,五天累计接待游客近6000人次,营收约20万元。
“悦生自然营地”是隆昌社区与中山和光旅游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光文旅”)的“百千万工程”共建企业项目,也是西区街道引导社会力量齐参与,共助“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的生动实践缩影。近日,记者走访了隆昌社区、隆平社区,了解这些共建项目现状及发展。

昔日荒田变身“网红打卡点”
漫步在繁花锦簇、绿草如茵的营地,很难想象,此前这里是一片荒废的田园。恰逢西区街道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共建企业项目,号召辖区各商会、企业与社区开展结对共建,隆昌社区决定引入企业利用这块闲置土地发展农文旅项目。
经过前期考察,西区街道以“政府引导+社会资本”模式,打造了2500亩岭南田园文旅综合体——悦生围农文旅项目。该项目分两期建设,第一期项目引入和光文旅投入1000万元打造悦生围农文旅项目子项目——悦生自然营地。“做乡村文旅项目,要兼顾商业利益与本地村民利益,从中取得平衡。”为了打消村民疑虑,悦生自然营地运营总监傅艳谊时常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走访村民、开座谈会,了解村民想法并介绍项目细节。

精品民宿、生态湖泊、夜光跑道……这个融合高端民宿、生态景观与休闲体验的营地于去年年初开业,吸引不少游客。此外,和光文旅还出资对广珠西线高速(隆昌社区段)的边坡进行绿化美化。“现在很多村民都去营地那边散步,小朋友也多了个安全舒适的玩耍地方。”院子里种了不少花草的村民周阿姨说,看到营地环境这么好,大家也自觉参与到人居环境提升中。
“以前与企业的合作模式比较单一,我们出地,企业出钱。但现在会和企业共同研究项目与未来发展。”杜锡辉介绍,除了“悦生自然营地”,社区也正在推进更多共建企业项目,包括老年人康养项目、国家级科普研学中心、农业产业示范园等,通过项目引客流,带动村民增收。
台湾青年改造旧砖厂打造农文旅融合新地标
在隆平社区四组,中山美易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旁边,有一处低矮红砖房,上面用繁体字写着“沙朗公社机制砖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山及周边地区所使用的不少红砖在这里烧制而成。如今,旧厂房基本拆除,只留下了面积约300平方米的红砖房。

“看到这个旧砖厂时,我觉得挺有特色,可以做成一个休闲咖啡店,或者喝茶的地方。”台商刘国胜30年前退伍后便来到中山发展,内地不少城市都有他的项目足迹。去年,刘国胜来隆平社区看望好友中山市台湾投资企业协会副秘书长车正德时,在他的公司旁看到了旧砖厂。
来自台湾的两位70后青年一拍即合。中山美易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作为“百千万工程”共建企业,携手隆平社区开始了对旧砖厂的改造。“在保留原有风貌前提下,在建筑内部做了几层挡水墙,增加了排水设置。”从事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行业的刘国胜,还十分严谨地请了第三方公司对房屋进行安全鉴定,并加固房屋。室内,除了充满复古气息的桌椅,刘国胜正在“淘”一些老物件、砖厂旧工艺产品和图片资料,慢慢填满这家店。
今年“五一”假期,中山市玉美田餐饮服务中心开始试运营,不少游客专门前来打卡。“我们这里不仅有餐饮,对面4000平方米的宠物园区已经在动工,20亩的共享菜园,还有鱼塘等都在整备土地中。”刘国胜说,目前,项目一期已投入约50万元,主打集私房菜、窑烤面包、咖啡书屋于一体的消费体验;二期拟投入约100万元,打造集生态保护、文旅融合、科普宣教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新地标。
当问及作为一家台资企业,为何会想做这样的乡村文旅项目时,刘国胜说:“我们都是同胞,台商协会经常组织我们参与‘百千万工程’,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但亲力亲为做项目是第一次,参与感和社会责任感更强了,也对‘百千万工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截至目前,已有15家企业与西区街道9个社区进行了全覆盖式结对共建,并签订了共建框架协议。“西区缺少国企资源,所以在社会力量参与上,我们把目光投向了辖区私人企业。引导他们把帮扶资源向典型村倾斜,形成信息、资源优势共享共建。”西区街道“百千万工程”工作组负责人田博宁表示。
坚持全域景区化旅游化 农文旅资源串珠成链
“旅游是一个氛围型、体验型产品。客人更多是来体验中山整体特色,而不是单一游玩,产品需要组合。”悦生自然营地运营总监傅艳谊说,来自广州、深圳、珠海等周边城市的客人,都会咨询周边还有什么好吃好玩的,他们都会驾车把客人送到荔景苑等周边景点。

隆昌社区和隆平社区作为邻居,都在发展农文旅,相互间是否有这种“产品组合”呢?
“与其他城区片社区不一样,这两个社区位于沙朗片区,具备发展乡村旅游条件,农文旅资源连片打造是必然趋势。”田博宁表示,西区街道一直坚持全域景区化旅游化的理念,将国家3A级旅游景区荔景苑、“悦生围·岭南水乡田园”文旅项目、绿美桥下空间等特色资源串珠成链。统筹推进二期项目美丽渔场、乡村文化活动中心、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岭南民俗文化展示园等11个项目建设。加快规划打造集现代农业、乡村风貌、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高品质乡村休闲游精品线路,不断丰富游客旅游体验。
编辑 陈雪琴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程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