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上午,中山日报社党委第一、第七以及传媒公司第二支部联合阜沙镇宣传办,组织党员代表赴阜沙镇牛角村牛王庙革命遗址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历史场景还原+现实使命联结”的沉浸式教育,重温珠江纵队革命历史,凝聚乡村振兴使命担当。

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的牛王庙革命遗址,斑驳砖墙与百年古榕相映成趣,承载着珠江纵队第一支队在中山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斗争的红色记忆。“1944年,珠江纵队第一支队在牛王庙正式成立,以此为据点开辟了贯通中山、顺德、番禺的抗日交通线,成为珠江三角洲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指挥中枢。”在讲解员结合《珠江纵队战史》与馆藏文物的解说下,党员们驻足于泛黄的历史照片、锈蚀的土制武器及1944年手绘作战地图前,复原了“芦苇荡掩护伤员转移”“夜行百里传递情报”等真实历史场景。据《中山市革命遗址通览》记载,牛王庙作为“水上交通枢纽”,曾是珠江纵队第一支队秘密联络点,其周边密布的交通线覆盖中山五桂山、顺德均安、番禺大岗等地,成为游击队突破日伪军封锁的关键通道。
当了解到这座隐匿于“稻田绕村、河网密布”生态村落的古庙,曾是珠江纵队第一支队的诞生地与隐蔽指挥所时,多位党员感慨:“没想到水乡田园的宁静之下,竟激荡过如此壮烈的革命史诗!”“这些密布的交通线与联络点,是革命先辈用生命丈量出来的。”阜沙镇宣传办党员代表阐释了牛王庙作为“水上交通枢纽”的战略价值——其西连西江、东接狮山,依托水乡河道网络,成为游击队突破日伪军封锁的关键节点。
中山日报社第七党支部党员徐世球感慨道:“站在这里,更能理解‘初心’二字的分量。作为媒体人,我们要用笔和镜头讲好乡村故事,让红色基因与绿色发展同频共振。”阜沙镇宣传办负责人希望与报社联合推出“红色古村+生态文旅”系列报道,让牛王庙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灯塔”。
随后,党员们围在古庙前的百年榕树下,围绕“如何以红色文化赋能基层治理”展开热烈讨论,就如何依托牛王庙遗址打造“红色课堂+农耕体验”研学路线,让青少年在触摸历史中厚植家国情怀等展开研讨。
编辑 袁凤云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林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