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单位 | 东区街道:用文明释放更暖心的“民生温度”
发布时间:2025-05-28 来源:中山+

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欢声笑语的社区公园、随处可见的“红马甲”志愿者……东区街道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的背后,是“政府来主导、市民唱主角”文明建设核心理念的扎实步履。从老旧小区焕新颜到门庭若市的长者饭堂,从文化惠民到志愿服务蔚然成风,东区街道不断推动文明创建与民生改善深度融合,助力“百千万工程”,用点滴实践绘就“文明善治、幸福宜居”的民生画卷。

小区翻新“面子”亮
邻里共治“里子”暖

早上,花苑社区紫荆阁小区里传来“乒乒乓乓”的声音,两位退休老人在崭新的乒乓球桌上过招。连廊下,几位阿姨坐在长椅上休憩闲聊,年轻的妈妈推着婴儿车出来遛弯……

“之前这边都是泥地,现在改造好了,环境提升了,大家也有了活动的空间。”在紫荆阁小区生活了30多年的吴灿辉说,小区改造前,社区工作人员收集居民意见、规划图纸花了大半年时间。如今,小区内增加了不少停车位,新建了连廊,增设了康乐设施,更新了管道,还翻新了凉亭作为“居民议事亭”。

花苑社区紫荆阁小区。 记者 王云 摄

“改造时,我还经常去现场监督。”今年76岁的吴灿辉,退休后在社区的号召下,成为了紫荆阁小区志愿管家,在旧小区改造、旧楼加装电梯、车辆有序停放等民生工作上发挥余热。2019年,他与作为“文明楼栋长”的妻子,全程跟进了他们所在楼栋的电梯加装事宜,不仅上门收集意见,还代理办好了所有手续。“这栋楼住户基本是老人,电梯加装后,大家出门更方便舒适了。”

花苑社区辖区内均为无物业老旧小区,老年人口占比超过30%,多年来存在住宅小区楼龄老、基础设施差、社区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为深化基层自治,社区打造了志愿管家志愿服务队,设立“文明楼栋长”,召集热心退休人员参与“微格治理”,推动社区各项民生工作。改造后的社区吸引了不少青年商家回流,社区工作人员透露,接下来计划让这些青年商家也加入到志愿管家的队伍,为社区治理注入新能量。

长者饭堂门庭若市
民生实事落地有声

又到午饭时间,“香山长者饭堂”竹苑社区服务点饭菜飘香、人头攒动。“这里饭菜味道不错,菜单花样多,价格实惠,不想煮饭了就来这边解决午餐。”住在附近的陈伯是该饭堂常客。

长者饭堂门庭若市。记者 王云 摄

2023年,东区街道“香山长者饭堂”全面启动,以“1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1个社区养老服务站点+12个长者饭堂(‘竹苑、东裕、桥岗’3个服务点和9个助餐点)”为服务阵地,实现助餐服务11个社区全覆盖。截至目前,东区街道累计为22.4万人次提供就餐。

竹苑、东裕、桥岗3个五星级“香山长者饭堂”各具特色。竹苑社区服务点实行智慧助餐,为在册长者建立健康档案,通过带量膳食营养分析系统进行科学营养搭配,实现数字化管理。桥岗社区服务点运营机构菜品研发团队针对长者的健康需求,为长者量身定制营养美味菜单。东裕社区服务点采用全电清洁能源的智能光波高聚能烹饪柜,结合全净菜供应链和智慧订餐系统,打造节能环保、减排低碳的智慧型无废餐厅。

此外,东区街道“香山长者饭堂”还与“饿了么”平台进行养老助餐合作。去年7月起,由蜂鸟站点建立助老专送队,安排常驻骑手每日为有送餐需求的长者取餐送餐,截至目前,送餐量超1万餐次。饭堂还开展了多元化延伸服务,如,为长者举办生日会,开展健康、防诈骗等讲座。

形成“15分钟文明实践圈”
打造系列特色文化品牌

5月24日上午,紫马岭公园内欢声笑语不断,一场以“绿野寻踪,带你赴一场奇妙科普之旅”为主题的文明实践科普活动正在这里举行。百余名小朋友在父母的陪同下化身小小探险家,手持探索地图前往6个特色科普点位,开启3公里“捡跑+科普”探索之旅。

在前往点位的路上,亲子家庭手持环保夹和可降解垃圾袋,认真捡拾沿途的纸屑、塑料瓶等垃圾,并现场进行分类投放。到达点位后,孩子们在工作人员指引下,在沙盘挖掘矿石了解地质知识,借助8种气象模式卡片学习气象知识,利用“实体垃圾”进行现场垃圾分类。“通过此次活动,将紫马岭公园文明实践阵地打造成集学习、娱乐、交流于一体的科普乐园,让市民在游玩互动中学习科学知识、践行环保理念。”东区街道宣传办工作人员说。

近年来,东区街道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建成21个文明实践阵地,形成覆盖全域的“15分钟文明实践圈”。这些阵地年均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惠民、科普教育等活动超5000场次,服务群众逾10万人次,成为居民家门口的“精神加油站”。同时,借助阵地打造系列特色文化品牌,例如,“共悦空间”青少年阅读品牌依托辖区香山书房阵地,每月开展读书会、惠民书展等书香文化活动;在文化传承方面,打造了“喜湾128”美食街,举办金龙文化盛会、三溪中秋庙会等大型民俗活动等文化惠民活动100多场次。

志愿精神薪火相传
特色服务不断创新

每逢周三、周六,东区博爱拥军志愿者服务队队长李克的身影总会出现在中山好人馆,为前来参观的群众提供指引服务、讲述好人故事。“2024年,我和团队开展了199天的活动,累计举办336场志愿服务,活动总时数超过1.37万小时。”李克说。

东区博爱拥军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2018年,主要由退役军人、退休职工干部、老党员等组成,发展至今已有400多人,多次组织参与宣讲活动、环境卫生行动、花市值勤、慰问困难群体等志愿服务。“我经常鼓励队员们多参与队外的志愿服务,到各个村(社区)发挥所长、发挥余热,以实际行动去带动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这就是精神文明的传承。”李克表示。

在他的鼓励下,市委老干部局退休干部黄金就发动支部党员走访慰问夏洋社区困难残疾人家庭,并进行跟踪帮扶;队员吴新迷由“零”学习种植知识,带领一帮志愿者在桃苑社区楼顶闲置空间打理出天空农场,收成的蔬果由社区统筹免费送给孤寡老人、五保户、困难群体;退伍老兵郑志淦,深入校园,以亲身经历讲述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战友们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防线的故事;队员陈俭娜积极参与竹苑社区的“春雨行动”先进志愿服务项目,除了探访慰问孤寡老人、失独家庭,还通过“买菜帮帮忙”帮扶志愿服务项目为帮扶对象送菜买药上门。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志愿服务就到哪里。截至2025年4月,东区志愿者协会在“志愿中山”平台注册1393支志愿队伍,7.6万名志愿者协力完成了8.4万次服务活动,奉献了331万小时服务时数。同时,打造了“好人就在身边,争当小小雷锋”、超级集市、“送活动进站”、移动军旅展览馆、应急救护志愿服务等多项特色志愿服务项目。


编辑 袁凤云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查九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