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侨创赛!多位专家透过赛事点赞中山创新氛围
发布时间:2025-06-30 来源:中山+

6月30日,2025年广东国际侨界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侨创赛”)正式启动。这是全国侨联系统首个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专项赛。

6月30日,2025年“侨创赛”现场。记者 余兆宇 摄

中山市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梁冬晓表示:“本届赛事紧跟时代步伐,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集中发力,将有力加快推进中山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创新。”


1920个项目参赛
一批人才与项目落户中山

梁冬晓介绍,2025年广东国际侨界创新创业大赛的前身为自2021年起连续举办三年的中山市国际侨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于2024年升级为“广东国际侨界创新创业大赛”,由广东省侨联、中山市人民政府、广东粤科金融集团联合主办。

中山市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梁冬晓。记者 盖刘宝 摄

大赛赛程时长为3个月。其中,6月至7月是报名期,大赛组委会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面向海内外侨界社团、科研机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开展全方位赛事宣介活动;7月至8月是评审期,9月是决赛期,期间也会开展创业训练营、投融资对接会等活动。

梁冬晓表示,大赛已与来自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产业商协会和机构达成合作,形成强大的赛事支持网络。

迄今,大赛共吸引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1920个项目、近万人次报名参赛,90%以上的参赛项目来自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现代农业、光电产业、航空航天等多个尖端科创领域,已吸引20多个参赛项目、18名博士以上人才落户中山,累计投资额超2.5亿元,实现“以赛促投”“以赛引才”。


一份桑梓情怀
全力支持赛事发展

“我是中山人,所以我希望通过侨创赛将海内外尖端技术、优秀人才、创新项目和资本引入我的家乡,为中山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这已是广东省侨联兼职副主席、广东国际菁英会主席胡智荣连续参与的第5次侨创赛。在他提供资源、资本的大力支持下,赛事不仅成为链接全球侨界创新资源与中山发展的重要桥梁,更在推动产业升级与科技转化方面结出累累硕果。

广东省侨联兼职副主席、广东国际菁英会主席胡智荣。记者 盖刘宝 摄

胡智荣坦言,自己大力支持中山举办侨创赛,不仅源于一份赤诚的桑梓情怀,这也与广东国际菁英会长期推动青年“创新创业与传承”的宗旨高度契合。中山作为著名侨乡,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5年来,侨创赛充分发挥侨界纽带作用,显著提升了中山对海外创新人才和项目的吸引力,有效发掘并引入了众多优秀团队,成功构建起一个拥有3000多个优质项目的庞大资源。”

胡智荣表示,随着赛事影响力持续扩大,侨创赛于去年成功升级为省级赛事,吸引包括广东省侨联在内的多家省级单位鼎力支持,广东省粤科金融集团等重量级基金公司积极参与。“这4届以来,项目落地率逐年攀升,落户中山的创新项目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赛事引进的项目对中山科技创新板块产业升级和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转折性作。”胡智荣说。


赛事将赋能产业创新
吸引更多人才扎根

“侨创赛与招商推介大会同期举办,让我清晰看到了三大机遇。”身兼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与中山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执行会长的范丛明指出,在中山十大产业布局中,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企业正深度扎根——不仅有大批企业选择落地中山,更有不少本土企业家主动走出中山,加速向深圳等大湾区核心城市拓展投资版图。“这表明,深中一体化发展正在加速实现。”他坦言,这种“上午在中山、下午在深圳”的“同城化”运作模式日益普遍,两地企业界限渐趋模糊,形成深中协同发展的独特标签。

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中山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执行会长范丛明。记者 余兆宇 摄

范丛明进一步分析,依托中山成熟的制造业基础与完善的产业配套,香港、澳门等地企业亦看好深中一体化带来的商机。而同期启动的侨创赛,正是人才引育体系中的关键一环。“通过这场赛事,能吸引来自英国、美国、日本、法国等全球多地的人才参与。”他强调,中山在制造业领域积淀深厚,但未来产业升级亟需更多人才支撑。因此,借助大赛发现人才、培育人才,最终推动人才扎根中山,将加速形成深中一体的人才集聚效应,为两地产业协同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当前人工智能浪潮正盛,高校实验室的科研成果理应转化为实体产品,真正走向市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的范衠认为,不少高校的科研项目存在“困于实验室”的难题,难以实现产业转化。作为大学教授,他们也一直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此,在范衠看来,此次侨创赛作为全国侨联系统首个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专项赛,能为各项目团队搭建交流平台,促使更多创新想法碰撞迸发。尤其对于参赛学生而言,这类赛事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市场应对能力,为后续科研发展提供更贴合实际的方向指引。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范衠。记者 余兆宇 摄

谈及中山的发展优势,范衠指出,中山地理位置优越,毗邻珠海澳门,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其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他结合自身在欧美学习、工作的经历类比道,中山恰似美国硅谷周边的小城市,同时具备“毗邻大都市”与“拥有宜居科研环境”的双重利好。他坚信,随着深中通道红利的持续释放,中山有望吸引更多高科技企业在此落地生根。此外,范衠还提到,中山可依托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这一本地优势资源,加强与深圳高等研究院的合作,进而加速融入大湾区创新生态,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统筹】吴森林 隋胜伟 黄凡


编辑  张英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查九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