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峥嵘岁月,“2025红色文化轻骑兵”活动走进中山五桂山
发布时间:2025-07-07 来源:中山+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烽火岁月虽已远去,红色精神永续流传。当天下午,“2025红色文化轻骑兵:重走抗战之路”红色文化展演与“勠力同心——粤港抗战史实展”在五桂山文化中心举行,以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形式与中山市民亲切互动,让红色故事在“家门口”广泛传颂。

 

”2025红色文化轻骑兵:重走抗战之路”红色文化展演现场。记者 黄艺杰 摄

珠江纵队革命后代代表、党员干部代表、师生代表、群众代表、基干民兵代表、适龄应征青年代表等共计700余人参加活动。记者获悉,本次活动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重温广东抗战那段烽火岁月,探寻抗战精神在南粤大地的深刻印记。

其中“华南烽火 抗战丰碑”红色展演以华南抗战史实为据,以音诗歌舞的文艺表演形式,回溯党领导广东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峥嵘岁月。展演融合地域特色,插入“粤语”“客家话”的表演对白,在舞台上演绎硝烟中的坚守与呐喊,沉睡的历史遗迹骤然苏醒,“抗战以来最伟大的营救”在演员精湛的演绎中重现,大批文化精英得以保护,文化之脉源远流长。

“要抗日就要打仗,要打仗就会有牺牲,不然怎么叫抗日呢?”在第三幕《珠江潮涌》中,讲述了中山翠亨村的革命母亲杨伯母的感人事迹,杨伯母的两个儿子杨日韶和杨日暲在抗日游击战争中光荣牺牲。演出感人至深,不少观众深深触动流下眼泪。

活动现场,退役军人、民兵代表吕兆彬感触颇深:“这场观演让历史与英雄事迹变得鲜活可感,先辈们的热血不屈直抵人心。作为新时代民兵,我们更要时刻警醒、锤炼本领,随时准备为国家和人民挺身而出,誓死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

演出感人至深。记者 黄艺杰 摄

值得一提的是,珠江纵队革命后代有30多人来到现场观看展演。后代代表黄跃进表示,今年也是珠江纵队成立80周年,举办这类活动能让后人铭记历史,想起先辈们艰难的斗争历程,珍惜现在的生活。

记者了解到,“移动的文物课堂”也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该课堂跟随“2025红色文化轻骑兵”的步伐将于7月8日走进五桂山桂南学校,从历史与当今契合的维度,为孩子们上好这堂生动的文物课程。8日下午,“红色乡村 绿美发展”直播将在五桂山街道元一沉香文化馆举行,让红色文化在更多领域、更广泛的人群中传播。

据了解,“红色文化轻骑兵”是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着力打造的原创社会教育品牌活动,2021年启动至今,已经经过4年的探索和实践,跨越珠江、长江和黄河,足迹遍及9个省、24个市县,累计行程12000余公里,社会受众广泛,人数众多。“2025红色文化轻骑兵:重走抗战之路”活动将持续到9月,下周将走进江门站。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党总支书记李岚介绍,中山站选在五桂山是因为五桂山不仅是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所在地,更是珠江纵队的主要作战区域之一。革命先辈们曾在此与侵略者展开艰苦斗争,铸就不朽丰碑。


编辑  谭华健  二审 王欣琳   三审 岳才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