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黄圃“工改”先锋吴一民:积极探索黄圃经验,助力产业提质升级
发布时间:2025-07-16 来源:中山+

2025年,广东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会在广州召开。会上,中山市黄圃镇工信局副局长吴一民因在“工改”(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领域的卓越贡献,荣获省“百千万工程”表现突出个人称号。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吴一民个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中山市黄圃镇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生动写照。

吴一民作为黄圃镇“工改”工作组办公室负责人,始终以“破局者”姿态冲锋在前,创新突破、实干担当,积极探索黄圃经验。 记者 缪晓剑 摄

积极探索黄圃经验
为“工改”项目推动提供保障

近年来,中山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相关要求,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以“工改”为突破口,通过政策清理、新政出台以及改造模式创新等一系列“组合拳”,实现了强镇兴村、富民增收的显著成效。作为黄圃镇“工改”工作组办公室负责人,自2021年以来,吴一民始终以“破局者”的姿态冲锋在前,创新突破、实干担当,积极探索黄圃经验,为全市乃至全省的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刚接触“工改”,吴一民就知道面临的是一场硬仗。黄圃镇,这个位于中山市东北部的工业重镇,虽然拥有悠久的工业历史和丰富的产业基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碎片化、利用率低下等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制约了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没有畏难心理,吴一民主动请缨加入黄圃镇“工改”工作组,下沉一线主导全镇50余个“工改”项目。在吴一民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也展现出了极高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

在吴一民的带领下,黄圃镇“工改”工作组创新性地推出了多项改革举措。其中,马安村项目首创的“村企合作公开遴选”模式,成为全市首宗通过农村三资平台遴选合作企业的“工改”标杆。

此外吴一民还牵头推进了全市千亩连片改造示范项目——中山智能家电产业园(大岑片区)。该项目是黄圃镇“工改”的主战场,也是全省“百千万工程”改革典型案例之一。在吴一民的精心组织和协调下,项目团队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成功整合了1061亩土地,精准对接了家电“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目前,该园区已成功新引进亿元项目17个,投产11个,年产值预计从改造前的11.9亿元提升至60亿元以上,增长了4倍之多。

架起政企“连心桥”
从“让我改”到“主动改”

进“工改”工作的过程中,吴一民还充分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架起了“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他深知,只有让企业真正受益,才能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因此,他带队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困难,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在他的努力下,许多原本不愿意搬迁的企业最终选择了配合改造。

中山市雪乐电器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公司原本位于黄圃镇的一个老旧工业区,厂房设施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在吴一民的耐心沟通和协调下,雪乐公司最终同意搬迁至新的“工改”园区。如今,雪乐电器智能智造基地项目已经顺利投产,企业产值较搬迁前增长了29%。这一变化不仅让雪乐公司受益匪浅,也为黄圃镇的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山市雪乐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宏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企业形象焕然一新,对客户来说,合作更有信心,规模在这里,能看到研发能力,各方面给客户也增强了很多信心。”

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坚定领导下,在“工改”工作组成员及吴一民的持续努力下,黄圃镇的工业用地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三年来,黄圃镇累计整理土地面积超过3000亩,新开工项目达63个。对此,吴一民深有感触,从最初的茫然无措到如今的满怀信心,深切体会到每一步进展都凝聚了团队的智慧与辛勤付出。展望未来,吴一民表示将继续以改革先锋的姿态,勇往直前,为黄圃镇的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 袁凤云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吴森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