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江新城何以成为企业扎根“首选地”?|中山产业园巡礼
发布时间:2025-07-18 来源:中山+

岐江之水,曾映照玻璃器皿折射的璀璨光芒,那是中山制造业扬帆起航的荣光。如今,它的波光里,倒映着更宏阔的蓝图——岐江新城。截至今年2月,岐江新城核心区已聚集各类企业近4500家,180家规模企业撑起发展骨架,33个在建项目与22个拟建项目共同撬动近500亿元投资。

2024年年初,岐江新城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成为全省第57个省级经开区,规划范围扩容至68平方公里,涉及石岐街道、东区街道、火炬高新区、港口镇4个镇街。在“一心六核,一带两轴六片”的规划下,岐江新城定位“城市新客厅”,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现代商贸、文化创意等产业,配置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国际型服务中枢、创智型总部基地、生态型文化新城三大功能。

这里是中山市域“一城双核”发展格局下带动主城区发展的驱动核心,是连接南北、东承西接的重要节点,更是未来中山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战略平台。这里的发展故事,蕴藏着一座湾区“制造业强市”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中山日报2025年7月18日03版

一批优质产业园扎根谱写产业发展新篇

从长江北路拐入富集云谷数字产业园(以下简称“富集云谷”)内,一栋栋现代化楼宇拔地而起。富集云谷紧邻南中城际岐江新城站,是岐江新城重点项目,总投资12亿元,占地约8.9万平方米,分为A、B两个园区。

“楼层挂上‘已预订’的标志,表示这些区域已被企业预订。”富集云谷相关负责人苏得时站在园区沙盘前指着模型介绍,A区是产业园的核心区域,承担着研发、管理、服务等功能;B区是产业园生产制造中心区域,适合不同规模和功能的智能生产,智能制造以及研发成果转化等企业进驻。

富集云谷产业园区。记者 缪晓剑 摄

富集云谷项目分为一、二期建设,其中一期6栋楼已验收,吸引非夕科技等头部机器人企业及深圳部分机器人、AI科技企业入驻。“目前约40%的企业处于装修入驻阶段。”苏得时笑着说。她抬手指向二期沙盘介绍,那边的两栋写字楼年底就能交付,将引入实验室、律师楼、会计师事务所等现代服务业企业,配套咖啡店、轻餐饮等商业设施。整个项目预计明年年底全部完成交付。

规划设计之初,富集云谷就定下“光学光电+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的“1+1+N”发展模式,旨在更好承接深圳产业。“这三个定位紧紧围绕着整个中山产业发展和岐江新城定位做的。”苏得时说,在针对三大领域靶向招商基础上,园区由深圳天安智慧园区运营有限公司团队运营,让园区配套服务更加精准且富有特色,形成“深圳研发+中山制造”的联动产业格局。

广东信业会计师事务所一眼相中了富集云谷,在这里购入了300多平方米的办公空间,明年正式将进驻。“富集云谷不仅产业氛围好,在停车空间、业务洽谈、环境建设等配套设计上也花了心思。”该企业副总经理莫东姐透露,他们今年已与北京华财集团签署智慧云财税项目,未来将开拓财税业务大数据融合发展新赛道。

位于石岐街道湖滨北路与沿江路交汇处的岐江数贸港,白色墙体搭配大面积玻璃幕墙,透着简洁与时尚。作为岐江新城重点旧改项目,岐江数贸港总投资超2400万元,是在楼龄超30年的旧仓库、厂房、宿舍基础上改造而成的跨境电商园区。岐江数贸港负责人宋育雄介绍,岐江数贸港有A-H共8幢楼,其中D-H幢改造已基本完成,而A、B、C幢由于今年春节后租户才陆续退租,现正边改造边招商。

入驻岐江新城的广东凯行律师事务所。记者 缪晓剑 摄

“我们的招商定位非常清晰,紧扣‘数字贸易’与‘产业赋能’的核心主题。”宋育雄介绍,岐江数贸港不是传统的产业园或写字楼,而是一个集数字贸易、产业赋能、技术创新、总部经济于一体的数字化产业生态综合体。整个园区重点瞄准软件与信息服务、电子商务、跨境电商平台、卖家、直播电商、工贸一体企业、产业链各链条的服务商等精准招商。他透露,今年3月31日开园仪式后,项目3个月内已吸引26家企业入驻,出租面积超8000平方米。

走进位于中山港口镇的华伟(中深智谷)项目现场,可见首期4.2万平方米现代化厂房已全面竣工。这片占地360亩的土地,曾是容积率仅0.7的低效工业园,如今正以4.0的容积率重塑产业空间。11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取代了低矮车间,年产值12亿元、年税收9000万元的预期,较旧有业态实现量级跃升。

岐江新城的产业故事,始终沿着岐江河的脉络生长。在这里,每一个改造项目都是一次产业基因的重组,每一家入驻企业都是一串发展密码的破译,最终将书写出属于中山“城市新客厅”的传奇。

政策春风让企业吃下扎根“定心丸”

岐江新城里,总藏着许多关于“生长”的故事。在这里,政策的春风是看得见的服务、摸得着的便利,正悄然催生出一片生机勃勃的产业沃土。

“整个项目推动非常快,仅用8个月时间,一期项目就实现工程主体全部封顶,并完成初期招商计划,比原计划提前了半年。”苏得时感慨,项目改造启动前期,东区仅用5个月时间,就完成了8万多平方米厂房、80多家企业的拆除腾挪工作,为项目顺利启动筑牢基础。审批流程的全面优化,实现招商与动工同步推进,确保项目快速落地。她说:“政府不仅给了政策,更给了‘把事办成’的决心。”

同样,岐江数贸港从蓝图勾勒到落地运营,每一步也都浸润着政企协同的温度与效率。宋育雄感慨道,市、街道两级政府对于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岐江新城的决心和高效务实的作风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相关部门为他们开通重大项目“绿色通道”,石岐街道主要领导多次带队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同时还提供按经济贡献给予专项奖励、高层次人才团队专项补贴等政策红利,以及住房、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务,为项目发展注入新动能。

岐江数贸港。记者 缪晓剑 摄

“没有强有力的支持,岐江数贸港不可能如此高效落地生根。”宋育雄坦言,正是这种“面对面听需求、手把手解难题”的“店小二”式服务,让项目推进一路畅通,也吸引了一批企业落子于此。

每天7点左右,梁友明便从港口镇的家中出门,将孩子送至岐江实验小学,再转身走向几百米外的广东凯行律师事务所办公室,开启一天的工作。“每天看着他进教室,心里踏实。”谈及孩子的入学事宜,梁友明语气里满是轻松。一年多以前,他还在为“户籍在南头、房子在港口、社保在石岐”的难题犯愁。按常规政策,梁友明的孩子得去南头上学,每天三个镇街往返显然不现实。如果去港口的民办学校,孩子从小学就要开始住校,这意味着将错过6年宝贵的亲子时光。

转机来自石岐街道给予的人才子女入学政策支持。梁友明所在的凯行律所位于富力中心,是岐江新城首个进驻的产业园。作为重点企业的重点人才,他符合重点企业人才入读石岐街道公办学校的条件。梁友明直言:“政府考虑到了我们这类群体的实际困难,既让孩子享受到优质公立教育资源,又没让我们为入学背负额外负担。”在他看来,这样的入学政策,既是对人才的关怀,更是让企业人才安心扎根的“定心丸”。

“原本资料迁移需要一两个月,但中山12天就帮我们搞定了!”广东宝鸿泰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从深圳迁来的企业,于2022年进驻富力中心,成为石岐街道总部企业。该公司相关负责人钟臣表示,中山政府部门除了办事高效,还对企业“有求必应”,常常送政策上门,开展业务指导,这样的营商环境让他们扎根发展无忧。宝鸿泰来到岐江新城后,每年产值增长超过50%。

在岐江新城,这样的温暖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今年来,石岐街道党政领导干部540多次走访企业,从“生产线扩张”到“融资遇瓶颈”的90多个难题被逐一解决;政银企座谈会的圆桌旁,1785家企业拿到了47.24亿元授信……岐江新城的蓝图还在铺展,那些关于政府服务的故事,正和这里一起生长。

产城融合让岐江新城生出腾飞翅膀

产城融合,一头是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一头是宜居生活的高品质打造。而这两头,在岐江新城的生长故事里都可以窥见。这也正是无数产业园区、企业家、人才纷至沓来的重要缘由。

交通是经济跳动的脉搏,也是影响企业做出落子选择的关键。“这里交通通达性很高,去中山站、中山北站,都非常便捷。未来楼下还将有个南中城际18号线的出口。”凯行律所权益合作人朱志强坦言,该律所一口气在富力中心买下3层写字楼,看中的正是这里便捷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凯行律所是目前中山规模最大的律所,已有超200名工作人员,业务覆盖全国各地,律师们常需要出差。

扎根岐江新城发展3年多来,凯行律所的发展更上一层楼。“这几年来,我们律师团队人数增加近40位,累计服务企业超5000家,业绩年均增速保持15%左右。”朱志强笑言,富力中心楼上楼下不少企业都成为了律所的客户。基于自身对岐江新城的认可,他还热情邀约多家企业进驻了。

岐江新城交通建设的好消息在这几年不断传来。除了外联湾区城市的深中通道、中江高速以及建设中的南中城际等,岐江新城的内部“交通血栓”也不断被疏通,沙湾路及国际学校北侧路、兴港南路、侨城路、民盈西路等都已相继通车。日趋完善的交通体系,不断强化岐江新城各个片区的连接,实现串珠成链发展。

房地产的布局总与便捷交通如影随形。眼下的岐江新城,一座座塔吊不停挥舞“手臂”,一个个楼盘拔地而起,光是近两年就有建华龙湖·香山颂、108君悦府、保利天郡等多个楼盘建成在售,更有多个房地产商在今年拿下多个地块,投资建设第四代住宅,让岐江新城成为“好房子”聚集地。

好房子更需要好生活配套。全省首个地级市人才公园就坐落在岐江新城核心地带,总面积超过1000亩,绿化覆盖率达92%,市民群众在此可尽享城水相融、人鸟共生之美。另一个大型公园沙咀公园也在如火如荼建设当中。休闲娱乐消费在这里也能找到更多好去处:中山奇遇时光乐园占地面积近6万平方米,开设23项游乐及打卡项目;中山首家高端会员制零售项目山姆会员商店将于今年9月开业,将带来全新的消费购物体验;香山外滩商业街、精品度假酒店等建设如火如荼,一个更宜居的岐江新城呼之欲出。

7月16日,建设中的岐江新城。记者 缪晓剑 摄

良好的教育生态,对人才有着无形的引力。从梁友明办公室的玻璃窗望出去,整个岐江实验小学的风光尽收眼底。这是一所按照广东省一级学校标准建设的公办小学,总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于2022年9月启用。岐江新城范围内目前已有岐江实验幼儿园、岐江实验小学、石岐中学、华侨中学高中部、弘科未来等多所学校,涵盖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学龄段教育。今年,岐江新城还将有东区街道岐江新城新建学校启用,提供优质初中学位3000个。

从岐江新城显现的图景来看,这座新城已然打破“产”与“城”的边界,形成产业活力、城市魅力与人才引力的深度共振。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各项规划的持续落地,岐江新城必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湾区机遇,让产业腾飞有坚实依托,让美好生活有真切承载,成为中山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对话中山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
看好岐江新城发展已成为广泛共识

岐江新城作为中山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平台,自2012年正式提出至今,已横跨三个“五年规划”,其建设与发展始终备受全市群众和社会各界关注。近日,记者就大众所关心热议的岐江新城有关话题,对话了中山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

梁士伦。记者 缪晓剑 摄

记者:您如何看待岐江新城目前的发展状况?

梁士伦:从整体来看,岐江新城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发展速度与市民期待还存在一定差距。多年来,市委、市政府持续致力于提升主城区首位度,增强其对各个镇街的辐射带动能力。而岐江新城作为“强中心”的强力引擎和关键平台,其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山城市能级的跃迁。

随着深中通道通车等重大利好,岐江新城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去年还获批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这可以认为,岐江新城已从市级战略升级为省级战略。有了省级经济开发区身份加持的岐江新城,无论是项目引进、建设进度,还是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很显然都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

岐江新城的范围不断扩容,意味着这个平台日益扩大规模,所承载的能力也应当愈加丰富。我期待着岐江新城站在全方位升级的大背景之下,进一步加快建设,真正提升中山城市形象,推动中山从“江河时代”进入“江海时代”,承担起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的发展重任。

记者:岐江新城定位是城市未来中心和“强中心”的引擎,您认为这种实现定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梁士伦:岐江新城并非简单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它位居主城区,决定它必须承担起城市升级的重任。作为经济开发区,经济产业的发展更是本责,它必须成为全市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围绕总部经济、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产业做文章。既不能过分定位为居住办公功能,也不能什么产业项目都引进来,更要与各镇街和现有产业园区错位发展。

岐江新城横跨多个镇街,它还应承担起从体制、机制上探索中山行政划分优化调整的责任,打破镇街间的行政瓶颈,推进全市一体化发展,为珠三角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率先探索经验和模式。要实现这些职能,必须建立市一级强有力的统一一体化推进机制,改变现行政绩考核模式,探索创新路径与机制。我认为可以借鉴东莞松山湖的模式,明确发展定位,助力城市产业升级。

记者:对于岐江新城未来5至10年的发展,您有何预期与展望?

梁士伦:看好岐江新城的发展已成为广泛共识。岐江新城现已吸引诸多产业园区进驻布局,教育、医疗、交通等各方面配套也在逐步完善当中,这几年发展速度较以往明显加快。这些都决定了岐江新城未来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再加上它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可以很好地依托中心城区完善的居住、生活、基础教育、医疗等优势,这是其他区域都无法比拟的。

统筹/策划 查九星 徐世球 吴森林


编辑 谭华健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吴森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