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火炬高新区:多方联动织密“两热”防控网
发布时间:2025-07-28 来源:中山+

7月27日清晨,晨光透过香樟叶洒向健康花城小区,独居老人陈阿婆正踮脚够阳台积水盆,党员志愿者林永洁快步上前:“阿婆,这水易生伊蚊,我帮您倒。”说着俯身倒掉积水,动作利落;单元楼下,小学生小琳举着放大镜和妈妈检查花盆托盘:“妈妈,这儿还有水洼!老师说‘两热’蚊子最爱这儿!”两人蹲地用纸巾吸尽最后一滴积水;村头老榕树下,张家边口音的大喇叭准时响起,提醒街坊们做好防蚊灭蚊举措……

这样的场景,近日在中山火炬高新区各个社区频繁上演。面对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两热”疫情防控重任,一场由党员带头、家校联动、国企助力的全民灭蚊战已全面打响,多方力量正织就一张细密的“防蚊网”,为群众健康筑牢坚实防线。

小手拉大手
凝聚家校社联动力量

“这场灭蚊攻坚战,有党员干部带头,咱们肯定能把蚊虫清干净。”火炬高新区学生家长黄先生一边带着孩子清理家中的积水容器,一边说道。这一幕,正是该区宣传教体文旅系统动员家庭力量筑牢“两热”疫情防线的真实写照。

暑期以来,火炬高新区宣传教体文旅系统以家校联动为抓手,掀起家庭防蚊灭蚊实践热潮。全区超1500个班级、7万余名学生及家长参与清积水、灭蚊虫行动,使防蚊意识深入每个家庭。

学生清理家中积水。 通讯员供图

立体宣传网络同步发力。“中山火炬发布”微信公众号推送防疫相关推文21篇、视频18个;60块社区、商圈、小区电子屏全天滚动播放防蚊标语海报;52个应急广播点位定时播报防控提示,流动宣传车及“小喇叭”深入社区循环播报;无人机还在公园、广场等区域“空投”防疫信息,形成全方位宣传矩阵。

在防控落实方面,94所中小学(幼儿园)通过班级群推送防疫知识,校外培训机构、体育场馆等阵地开展全面消杀。系统工作人员还下沉社区,周末参与翻盆倒罐、入户宣传,累计排查300余户,清理滋生地150余处,让家校社协同的防控力量落到实处。

党员带头示范
激活群防群控效能

“阿叔,家里水培植物3天换一次水”“花盆别积水,有小孩更要注意防蚊”……7月27日清晨,中山港社区党员志愿者林永洁与网格员朱卓星放弃周末,在健康花城小区逐层宣传排查,遇行动不便的老人还主动清理阳台废旧花盆。

网格员朱卓星检查居民家中花盆有无虫卵。 通讯员供图

同一社区另一栋楼内,预备党员、志愿者毛杰正带领队伍“扫楼”。他们分两批推进入户宣传,用身边案例讲解防控知识,遇到群众困难主动搭把手。起初有居民觉得“小题大做”,但在党员们的反复讲解和示范下,大家纷纷转变态度,主动清理积水还劝说邻居,形成“一带多、多带众”的良好效应。

火炬工业集团园区党委组建的“火工蜂行者”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同样活跃。这支由快递、外卖从业者组成的队伍,依托日常工作便利,深入园区角落向居民、商户及企业员工派发资料,普及防蚊知识,号召参与环境整治。

昆明传媒学院在校生、美团骑手孔伟峰参与服务后深有感触:“原来清积水比喷洒药物更重要!我会把学到的知识融入配送工作,向更多人传递科学防蚊理念,呼吁大家齐动手清积水。”

外卖员化身义务宣传员。 通讯员供图

从入户叮嘱到院落整洁,党员志愿者始终奋战在防控一线。他们以初心凝聚力量,用担当激发热情,通过率先垂范,让“人人参与、家家行动”从口号变为生动实践。

国企全力攻坚
筑牢防控硬核防线

如果说家庭是防控的“神经末梢”,党员是串联网络的“毛细血管”,那么国企力量则是支撑整个防控体系的“骨干框架”,为防线筑牢提供坚实保障。

7月27日,中山火炬高新区公资集团及下属企业继续落实开展基孔肯雅热、登革热“两热”防控工作。各集团领导班子带头深入一线,开展环境整治、消杀行动、宣传督导等工作。截至当天下午,区属国企共投入人员力量1395人次,累计消杀面积约987.21万平方米。

健康基地集团以“全员行动、全园覆盖、精准攻坚”为主线,建立“宣传-排查-整改-查验”一体化防控体系,确保防控工作到位。另外,制定落实两热防控工作方案,利用园区供应商便利优势,推介区卫健部门筹集防疫物资,共同阻击疫情传播。

火炬城建集团对得能湖公园全面开展落叶清扫、枯木清运、喷药灭蚊等志愿工作,营造整洁公园环境,颐康中心积极配合区卫健局食品安全抽查,落实相关灭蚊要求,保障院内长者饮食安全。

公资集团志愿者清理积水。通讯员供图

公资集团重点消杀火炬大厦办公区域,整治金融商业大厦修缮工地环境,协助社区入户宣传、清理卫生,督促物业和企业落实常态化防控。

下一步,火炬高新区将持续整合各方力量,以更严密的防控举措守护群众健康,让“两热”防控防线越织越密、越扎越牢。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林志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