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以人大担当,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5-08-08 来源:中山+

在广东省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浪潮中,中山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响应省人大“现代产业体系是人大工作主战场”的号召,在市委坚强领导下,紧密结合本市产业发展实际,多管齐下,全力推动产业升级与转型,为打造“4+6+N”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人大力量。

人大代表深入调研阜沙镇低空经济基地。通讯员 罗宇峰 摄

高起点谋划,构建工作推进新格局

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统一部署下,深刻认识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迅速行动,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市人大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作用的工作方案》。方案将任务细化为18项具体内容,从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到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再到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均明确了责任主体与时间节点,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为强化协同推进,中山市建立起高规格的人大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文海亲自担任召集人,这一举措极大提升了工作的统筹协调力度。在实际运作中,联席会议定期召开,针对新能源、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领域,进行深入探讨与决策部署。配套成立的工作专班,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与跟进,形成了“市委领导、人大协调、政府落实、部门联动”的高效工作格局,为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常委会领导身先士卒,牵头成立3个专题调研小组。各小组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精准发力。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调研小组深入翠亨新区新能源产业园、阜沙低空经济基地等产业前沿阵地,实地考察企业发展现状,了解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瓶颈、人才短缺等问题;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调研小组走进世宇科技、富集云谷数字产业园等企业,围绕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展开调研;农村资源经营管理调研小组则聚焦“美丽渔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探索农村资源高效利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多渠道发力,激发代表履职新活力

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山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全市四级人大代表以“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为契机,深入基层一线。

在7月的集中履职月期间,868名全国、省、市、镇四级人大代表奔赴23个镇街,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履职活动。在西区街道,代表们走进世宇科技,详细了解企业在高端人才引进、研发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困境,并现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为企业排忧解难;在沙溪镇龙瑞社区,代表们与电商企业座谈交流,针对直播电商人才培养、配套设施建设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此次集中履职活动成效显著,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74条、代表建议285条。对于停车难、基础设施老化等一些能够当场解决的问题,代表们现场督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共解决问题236个;对于涉及面广、较为复杂的423个问题,则及时转交相关部门处理,并持续跟进落实情况。

为进一步发挥代表的专业优势,中山市人大常委会组建了法制监察、财政经济等6个代表专业小组。小组吸纳了2名全国人大代表、15名省人大代表和68名市人大代表。财政经济小组聚焦企业数字化转型这一关键领域,积极推动出台《中山市技术改造投资项目资助实施细则》。该细则实施后,已有57家企业成功争取到省级资金1.2亿元,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注入了强大资金动力;环境资源小组深入“工改”园区,针对环保升级问题展开调研,提出的“绿色园区建设标准”被纳入市级政策,有力推动了园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代表联络站作为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对其进行了优化升级。通过“1+N”改革,将原有的333个站点整合为266个,并精心打造了20个行业、园区、产业链特色联络站,积极组织企业座谈,围绕园区道路配套不完善、政策申报流程复杂等问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推动解决问题。其中,五桂山“中医药+”联络站充分发挥高校科研资源优势,与高校科研团队联动,为桂南村卫生站提供技术支持,助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顺利落地,推动了当地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靶向式施策,助力产业升级新突破

在推动产业升级过程中,中山市人大代表立足产业实际,深入调研思考,为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建言献策。

对于智能家电、灯饰照明等传统优势产业,代表们提出“科技赋能+品牌升级”的发展思路。在东凤镇,代表们考察科卓尔电器AI/SMT智慧车间后,针对企业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建议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设立技术创新专项基金。这一建议得到了积极响应,科卓尔电器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共建实训基地,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大幅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在古镇镇,代表们在调研灯饰产业时发现,中小企业研发成本高、产品上市周期长。为此,代表们推动建立“AIoT智能底座”,通过整合资源、共享技术,为200余家中小企业降低研发成本,缩短产品上市周期,有效提升了古镇灯饰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在新兴产业培育方面,代表们聚焦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准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在阜沙镇低空经济基地,代表们了解到产业起步晚、招商难度大的现状后,建议完善黄圃快线至机场的道路配套设施,出台专门的低空经济专项政策。这些建议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阜沙镇成功与深圳多家无人机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成功引入研发项目,有力推动了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在火炬开发区,代表们调研康方生物时,针对新药审批周期长、医保覆盖范围窄等问题,提出优化新药审批服务流程、扩大医保覆盖范围的建议。相关部门积极落实,助力企业1类新药“爱达罗”快速进入临床应用,该药品年销售额迅速突破15亿元,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对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代表们积极作为,抢占发展先机。在三角镇,代表们考察依顿电子后,建议企业布局5G传输载板产业链,建设省级中试平台。依顿电子采纳建议后,与华南理工大学开展深度合作,在相关技术领域获得发明专利3项,为企业在未来产业竞争中赢得了优势;在板芙镇,代表们调研鼎立森新材料公司时,针对环保板材研发推广问题,提出加强绿色转型技术攻关的建议。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成功研发出新型环保板材,并进入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工程采购清单,实现了产品的市场突破。

创新性搭建平台,畅通民意汇聚新渠道

为广泛汇聚民意民智,中山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与线下阵地,搭建起多维度的民意汇聚平台。

在数字化建设方面,优化升级中山人大微信“回应市民”栏目,建立“周清月结”工作机制。自机制运行三个月以来,该栏目已接收留言222条,涵盖交通出行、住房保障、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针对市民反映强烈的“南外环金字山隧道口拥堵”问题,人大代表迅速与交通部门联合开展调研,通过实地勘察、数据分析,提出增设潮汐车道的解决方案,实施后该路段通行效率大大提升;针对“沙港东路辅路建设停滞影响企业物流运输”的问题,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项监督,督促施工单位加快施工进度,确保了企业物流畅通。

线上线下联动方面,大力推广“香山号”人大代表直通车平台,实现“扫码留言、预约接待”等便捷功能。2025年以来,该平台已线上收集产业相关建议87条。同时,在龙瑞村“村BA”赛事、沙溪电商直播基地等人流密集、产业活跃区域,设立“流动联络站”。这些流动站点灵活便捷,累计收集企业用工、政策咨询等需求63条。基于这些需求,相关部门及时出台“电商人才培训计划”,有效满足了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对于收集到的意见建议,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实行“分类登记、限时办理、跟踪督办”的清单式管理模式。建立“问题-措施-责任-时限”台账,确保每个问题都能得到妥善处理。

全方位跟踪问效,确保工作成果落地

为形成常态化助力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中山市人大常委会总结集中履职月、专题调研等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将“代表联系企业制度”“产业问题会诊机制”等固化为长效举措。建立“一产业一代表小组”联系机制,6个专业小组分别对接“4+6”产业集群,定期开展“政策宣讲、问题收集、建议反馈”等活动,实现了对产业发展的常态化、精准化服务。

在成果转化方面,注重将代表建议与立法、监督工作紧密结合。推动《中山市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管理规定》立法调研工作,为产业发展拓展土地空间;开展《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等执法检查,督促相关部门落实税费减免、用工保障等政策,有效激发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

接下来,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秉持服务产业发展的宗旨,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持续加大监督与支持力度,为中山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人大智慧与力量。


编辑  张英  二审  王欣琳  三审  陈浩勤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