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玫瑰校园绽放,退伍女兵用“军魂”浇灌“小小兵”
发布时间:2025-08-29 来源:中山+

8月29日,在坦洲镇林东小学的校道上,一阵阵铿锵嘹亮的口号声响彻整个校园,这是该校国旗护卫队的孩子们正在挥汗训练。带领他们训练的是该校一年级的语文老师、退伍军人丁军蕾。这位在边防部队淬火磨砺过的姑娘,凭借着挺拔的“军姿”、坚韧的性格以及高效的执行力,得到家长孩子们的尊重。

丁军蕾为坦洲镇七村小学国旗护卫队的队列训练提供指导。受访者供图

淬火军营:从新兵蜕变“副班长”

丁军蕾出生于军人家庭,父辈祖辈的军旅经历以及从小家里就“半军事化”的教育,让她对军营生活十分熟悉和憧憬。八年前的开学前夕,刚进大学报到第一天,她收到了部队的入伍通知。她匆匆返回家中,把心爱的长头发剪了,两天后奔赴位于祖国西南端的云南,成为云南缅甸接壤处的边防陆军的新兵,正式开启军旅生活。

丁军蕾在部队参加体能训练。受访者供图

新兵的头三个月的训练生活,让她受益终身,至今难忘。负重长跑、俯卧撑、扔手榴弹……每项对她来说都是挑战。一开始,跑步总掉队,她只能咬牙坚持锻炼;俯卧撑一个也做不了,她发现是自己臂力不够,就从跪姿俯卧撑开始练习,练完后继续通过举铁凳来增强臂力;投掷手榴弹投不远,找不到发力点和感觉,她就利用休息时间一遍遍地苦练。新兵考核的那天,以为自己仍然没达标的她却“一鸣惊人”,优秀的表现让在场的战友和班长们赞叹声一片。她终于用汗水化换来了新兵考核场上最亮眼的成绩。

第二年,丁军蕾被选上担任副班长,马上带新兵。这对于毫无经验的她来说既是巨大的压力,也是巨大的考验。新兵训练、心理辅导、生活管理等方方面面,事无巨细都需要她操心和关注,一开始19岁的她茫然无措,可几个月后丁军蕾就快速地成长,能够淡定应对和统筹带班了。“虽然这一年我‘被迫长大’,但我的抗压力、意志力、组织力等都得到大大提升。”丁军蕾笑言,那一年的磨炼,让她受益终身,不管是后面的大学四年还是目前的班主任工作,都因为有了这段经历而能够从容应对。

返校“深造”:退伍不褪色的校园多面手

退伍后的丁军蕾返回大学校园,重启大学四年生活。“当兵两年的锻炼,让我在重返大学时很清晰地规划了大学生活。”丁军蕾坦言,退伍后的她一下子“长大”了,知道了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想走一条怎样的人生路,以及需要在哪些方面提升自我能力。

退伍后的丁军蕾返回大学校园,重启大学四年生活。受访者提供

丁军蕾加入了大学的学生会、校团委、国防教育队,成为一名活跃分子,课余组织活动,统筹协调各项事务;为提升自己,她大学四年间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等。此外,她还在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像爷爷、爸爸一样,想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

“退伍不褪色,在部队学到的东西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丁军蕾告诉记者,因为先入伍后读大学,在大学期间她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能做到很有条理地规划和执行,让效率实现最大化。  

育人不倦:用“军魂”浇灌祖国花朵

2024年,丁军蕾来到林东小学,成为一名英姿飒爽的语文老师。学校安排她教一年级,还未结婚的她成为52个孩子的班主任,每天既要负责教学,还要负责管理这群萌娃。

丁军蕾担任林东小学国旗护卫队的带训老师,带队参加活动并上台领取奖牌。受访者供图

一年级是养成人生好习惯的重要时期。丁军蕾引导52个萌娃端正坐姿和站姿。为让萌娃们感受挺拔的身姿多么帅气美丽,她给孩子们看自己军旅生活的照片,给孩子们讲述自己的军旅故事。她还和家长们深度沟通,让家长配合她一起对孩子们进行严格要求,从要求孩子们学习站军姿开始,培养孩子们的“精气神”。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她所带的一(4)班俨然成了一个“小小兵”团,人人都韧性十足、乐观开朗,出操列队的精气神在全校名列前茅。

从踏入林东小学开始,丁军蕾还担任学校的国旗队的带训老师。带有军人光环的她,穿上一身军装往29个孩子面前一站,那挺拔的英姿、规范大气的齐步走、正步走,让他们瞬间佩服得五体投地。在她的指挥和带领下,2024年学校国旗护卫队参加全市的比赛,名列前茅,取得了学校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

2024年,丁军蕾加入了坦洲镇老兵宣讲团,成为一名宣讲员,每年不仅为自己班级宣讲,还为各个学校做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分享军旅生活,讲好爱国故事。今年她先后到坦洲镇永一小学和七村小学进行宣讲,赢得师生们的高度认可和好评。

“我想当一名优秀教师,继续带好52个萌娃。”对于未来规划,丁军蕾笑言,在教育领域这个“新战场”上,她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接下来要努力学习,坚韧前行,成长为优秀的语文教师。


编辑  何淼  二审  朱晖  三审  林志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