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博士直言:“中山值得成为大家的下一站”| 百万英才汇南粤
发布时间:2025-08-29 来源:中山+

8月,广东鼎立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立森”)的研发实验室里,博士李寒梅正带领团队调试硅水凝胶研发项目的实验参数,这是推动项目从实验室走向放大验证阶段的关键一步。与此同时,25岁的研发工程师黎少玲正在进行硅水凝胶的配方研发与工艺优化。

今年以来,这家深耕新材料研产销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凭借“线上+线下+精准对接”的引才策略,依托中山优厚的人才政策,不仅实现新入职员工人数较去年增长15%,技术岗和研发岗招聘周期缩短至28天,研发岗位填补率达100%,更让各类人才快速扎根,形成“企业引才、人才兴企、城市赋能”的良性循环。

 

入职鼎立森公司的高学历人才。见习记者 张景天

多维引才见成效
核心岗位“招得准、招得快”

近几年来,鼎立森发展态势强劲,目前依旧处于“爆单”状态。“今年订单量相比去年已增长20%,这催生了旺盛的人才需求。”鼎立森人事经理蓝建平介绍。

“我们今年的招聘策略聚焦‘精准’二字,线上重点布局专业招聘平台和行业社群,线下参与了5场重点城市专场招聘会。”蓝建平表示,截至7月,企业已招聘25人,其中研发岗填补率达 100%,这一成绩在往年难以实现。“去年‘新材料研发工程师’岗位招了5个月才找到合适的人,今年借助中山‘百万英才汇南粤’以及‘组团赴北京引才’等活动很快就找到了。在今年3月开展的全省大型招聘会上,我们当场就与2名新材料领域的博士达成意向。”他说。

数据显示,今年鼎立森新入职员工人数较去年增长15%,核心岗位需求满足率达82%,技术岗和研发岗招聘周期缩短至28天,较往年提速 30%。新招员工试用期留存率保持在90%以上,超行业平均水平。蓝建平介绍,从人才质量来看,新入职员工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45%,有2年以上行业经验者超50%,“招来的有工作经验的人专业技能匹配度很高,尤其有高分子新材料领域工作经验的人员创新能力突出。针对在项目落地经验方面稍显不足的部分应届生,我们也已启动专项培养计划,帮助其快速上手。”他补充道。

从“选择”到“扎根”
人才在中山实现职业与生活双平衡

“企业研发的核心在于解决行业‘卡脖子’的实际问题,而非单纯追求学术论文产出。”面试时鼎立森负责人提出的“从学术到产业的思维转换”理念,让中山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李寒梅印象深刻。今年3月,她通过校园招聘会了解到鼎立森公司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行业地位和研发实力,尽管同时收到SGS通标和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的邀约,仍坚定选择加入鼎立森公司,“这里以问题为导向、注重成果转化的创新文化,与我对应用型研究的职业定位高度契合。”

入职后,鼎立森公司不仅为李寒梅配备了独立实验室与科研办公空间,还让她全程参与实验室规划建设与项目前期调研,资深专家的一对一指导更帮助她加速实现从学术研究到产业研发的思维转型,在项目实践中快速积累工程化经验。如今,她主导的硅水凝胶研发项目已进入放大验证阶段,成为企业创新的关键力量。

生活上,鼎立森公司为她提供了“拎包入住”的双职工宿舍,到实验室步行仅5分钟。工作之余,她常和家人去钟山湖散步,或去其他镇街寻味美食。中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带来的“湾区一小时交通圈”,让他们一家的周末出游变得轻松惬意。此外,中山为博士提供的生活补贴、住房公积金贷款优惠、子女入学优惠政策等政策,更让她安心扎根。

与李寒梅不同,黎少玲是广东工业大学材料工程专业的应届硕士毕业生,通过求职平台与鼎立森结缘。“最初担心研究方向与企业项目差异大,但老板说‘企业更看重学习能力和潜力,录用会从头培养,团队里面有博士和教授带领上手’,还主动问起我的生活规划,说‘如果有对象,欢迎一起面试,可以一起录用’。”这种将人才个人需求纳入考量的态度,让她放弃了其他企业邀约,选择中山。

入职后,黎少玲快速融入研发工作:操作氮气设备遇阻时,同事主动耐心教她使用,并告知她注意事项;企业提供的学习资料和专利数据库,让她能将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研究经验,顺利迁移到硅水凝胶配方研发中。“住公司宿舍,包吃包住,省去了生活顾虑,能专心搞研发。”工作之余,她常和同事逛商场、去三角山公园散步,“中山既有现代化产业园区,又有舒缓的生活节奏和浓厚的烟火气,让人能在奋斗中找到平衡。”

“平台+政策”双赋能
让人才“留得住、干得好”

“引才只是第一步,我们更要搭建平台,让人才实现价值。”蓝建平介绍,鼎立森公司构建了“管理+技术”双通道晋升机制,并在技术研发领域设立专项攻关小组,鼓励人才聚焦行业难题钻研。今年该公司新成立的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更成为高端人才科研转化的“加速器”。此外,该企业还有“导师带徒”“定制化培训”“多种项目实践”等人才发展机制以及员工子女助学基金等福利,全方位为人才成长护航。

人才的扎根,也离不开中山政府的政策支持。“中山人才23条”为各类人才提供专项补贴和扶持,500多套“拎包入住”的市级人才房解决安居难题。鼎立森公司特别设置“政策管家”,专人负责政策申报,帮助人才对接福利。“入职前HR就告知了我中山的人才政策,入职后又收到了相关政策的汇总资料,身边已经有同事成功申请生活补贴。”黎少玲说。

如今,李寒梅计划推动硅水凝胶项目实现产业化,黎少玲希望3到5年内成长为核心研发人员。她们身边,已有一些同学朋友也奔赴而来。“中山既能让人享受大湾区发展机遇,又能拥有亲民的房价和宜居的环境,以鼎立森为代表的本地企业更能让科研成果落地,它值得成为大家的下一站。”李寒梅的话,道出了不少人才的心声。


编辑 谭华健  二审 朱晖   三审 林志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