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百千万工程”| 溪角初级中学 刘安琦《青石板映狮影,狮滘河漾新波》
发布时间:2025-09-04 来源:香山少年报

青石板映狮影,狮滘河漾新波
——“百千万工程”铺就圣狮村蜕变之路

溪角初级中学 八年级13班 刘安琦

时代的光辉照亮大地,沙溪这方土地也被温柔笼罩。时代的种子悄然飘落中山,在沙溪的村落生根发芽,愈发繁茂。时代的微风拂过圣狮村,动着村民的心弦,奏响发展的乐章。

青石板上的时光印记

我伫立在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上,清新的空气裹挟着草木清香沁人心脾。目光触及石板上斑驳的痕迹,深浅不一的纹路默默诉说着悠悠岁月。脱下鞋袜,我赤足踏上被岁月打磨得光滑的石板,丝丝凉意从脚底直抵心灵。我缓缓蹲下触摸着石板的纹理,仿佛触到时光流淌的脉搏,别样的感受油然而生。

斑驳的青石板上,或深或浅嵌着几个小洞,大概是旧时孩童嬉戏的印记;几道划痕交错延伸,或许是独轮车碾过的辙痕。这些痕迹为圣狮村添了古朴韵味,让每一步都像是在与过往对话。

听!“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瞓落床……”《月光光》熟悉的旋律从不远处传来,带着孩童特有的清亮。一个顽皮的孩子仰卧在最大的青石板上,欢快地唱着歌谣。青石板旁,一排柳树郁郁葱葱,在微风中低头浅笑。这和谐的画卷让人心生暖意,我沿着石板路继续向前,探寻更多故事。

政策绘就的乡村新颜

行至圣狮村一间老房子前,墙面如老人脸上的皱纹,布满或深或浅的裂痕,摸上去凹凸不平,每道痕迹都铭刻着岁月沧桑。恰逢农历四月八,前方有人奋力舞动狮子头,红绒球随动作簌簌颤动,身姿矫健有力;后面几人稳稳掌控着狮子的身体和尾巴,绸缎在风里划出流畅弧线,配合默契无间。还有两人身着洁白鹤服,舞动仙鹤跟在队伍后。

不禁想起初到圣狮村时,狮滘河的水泛着墨绿色泡沫,散发刺鼻腥气,我只能捂着鼻子被大人拽着匆匆走过;绿化带简陋,仅有寥寥几棵歪脖子树,叶子上还蒙着厚灰。

而今,清澈的河水、宽敞的柏油路、成排的绿植,眼前景象令我惊叹。低头沉思这巨变时,脚步不自觉后退,不经意碰到一根朱红色柱子。定睛一看,柱子上贴着“百千万工程”宣传单,彩印图片诉说着乡村新貌。

汇聚微光的前行之路

在圣狮村漫步的每一步,都让我深切感受到,“百千万工程”并非仅是纸上的政策,更是无数人力量的汇聚。就像村口那棵老榕树,盘根错节的根系深扎土壤,每一条根须默默汲取养分,才撑起遮天蔽日的浓荫。我们每个人,就如沙溪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在时代进程中看似微不足道,实则不可或缺。

当个人力量融入集体,就像水滴汇入江海,能迸发出汹涌能量。参与社区志愿活动,为邻里传递温暖;在校园勤奋学习,积蓄报效社会的力量。沙溪的村民们亦是如此,有人主动清理河道垃圾,有人义务教授醒狮技艺,有人参与老屋修缮,大家齐心协力参与环境整治、文化传承,让圣狮村有了如今宜居宜游的模样。

作为新时代中学生,肩负时代重任,更应勇挑重担、担当使命。不必说要做惊天动地的壮举,从弯腰捡起路边垃圾做起,从向家人宣传环保理念做起,从了解并传承家乡文化做起,将微光般的力量传递开来,便能汇聚成照亮世界的光芒。

此刻,我站在横跨狮滘河的石桥上,河面上掠过几只白鹭,心中涌起万千波澜。那波澜里,有对圣狮村巨变的赞叹,有对政策温暖的感恩,更有对未来的无限希望,以及对时代责任的坚定信念。

微风送来《月光光》的余韵,伴着潺潺的流水声。这条路,我们正一起走着,一步,又一步,把日子走成河面上粼粼的波光,明亮,且绵长。

指导老师: 罗小珊


编辑 汪佳  二审 陈彦  三审 江泽丰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