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下午,“生命礼赞大爱行”2025中山市“大爱三献”主题活动在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音乐厅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市献血办、市卫生健康局、市红十字会等单位联合主办,旨在表彰我市“三献”(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和人体器官捐献)领域的工作先进典范,传递城市博爱温度。

绘就博爱图景
表彰致敬“三献”平凡英雄
活动分为“青春热血行”“生命启新章”“微光筑大爱”“礼赞大爱行”四个篇章,在庄重和温馨的氛围中拉开帷幕。访谈环节中,“三献”代表、“三献”受者代表和市人民医院心脏移植专家们分享了参与“三献”事业的感人经历和心路历程,他们朴实无华的语言充满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彰显了中山这座博爱之城、文明之城的温度与厚度。

随后,颁奖仪式将活动推向高潮。主办方依次对2022—202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特别奖、无偿献血促进奖个人奖、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造血干细胞捐献奖的获得者代表进行了表彰。同时,主办方还对荣获“2024年度广东省优秀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称号的个人,以及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项目铜奖——中山市“爱心传递关爱行动”项目的团队进行了颁奖。这些奖项的背后,是无数个平凡英雄用热血和爱心书写的生命奇迹,是他们用无私行动诠释着人间大爱。

全国无偿献血表彰活动每两年举行一次,是我国对无偿献血事业贡献者的最高级别表彰。本次表彰中,我市共有2225名献血者荣获2022—202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有44名志愿者荣获2022-202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有18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荣获“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奖”;小榄镇红十字会秘书长何圣棕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个人奖)”。此外,市卫生健康局南朗分局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特别奖)”,标志着我市团体无偿献血工作得到了高度认可。

退役女兵热血坚守
积极投身无偿献血服务队
据悉,“三献”工作是利国利民的崇高事业,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传递社会正能量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中山市“三献”工作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为拯救生命、护佑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04年12月在香港,那是我第一次献血。”谈及献血初心,退役女兵梁燕群的记忆清晰如初。彼时,作为驻港部队中仅有的22名女兵之一,她与战友们共同参与献血,吸引了众多香港媒体关注。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梁燕群坦言曾有紧张——看到粗大的采血针头担心会很疼痛,但在护士的安抚下,10分钟左右的献血过程变得轻松,并没有想象中的疼痛,这份特殊经历也让她自此与无偿献血结下不解之缘。

自2011年起,梁燕群累计无偿献全血和机采血小板43次,总量已达15000毫升。不仅如此,她还积极投身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成为2024年成立的中山市退役军人无偿献血红旗服务队的一员,梁燕群见证队伍从最初的两三百人发展至如今的1000多人。今年2月的一次紧急献血经历,让梁燕群印象尤为深刻:当时沙溪一名老兵因心脏病需次日手术,血库却告急。接到求助后,她于当天中午迅速发动,10名退役军人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捐献热血,为沙溪老兵的生命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梁燕群自豪地说:“虽然当时我没有帮到这名老兵,但发动了我身边其他战友相助,也是非常开心的一件事。”
16年献血近2万毫升
“超人爸爸”薪火传递正能量
“一定会一直坚持下去。”谈及无偿献血,2022—202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获奖者郑志成语气坚定。自2009年开启献血之路,16年来,他始终坚守这份初心,累计无偿献全血和机采血小板47次,献血总量近2万毫升,用行动书写着“奉献”二字的重量。
不同于常见的全血捐献,郑志成的献血选择更偏向临床需求大、献血间隔期短的血小板,“基本上每年都会在10次以上”“每个月都会去一次”。这份长期坚持的动力,源于他对献血意义的理解:“能帮到别人,对自己的身体也好。”更让郑志成动容的是,每当收到血液成功用于救助他人的短信,那种“自己能帮到别人”的成就感与满足感,成了他持续前行的重要支撑。

在坚守自我的同时,郑志成还格外注重将这份奉献精神传递给下一代。自2020年起,他便常带着二年级的儿子参与到献血相关活动中,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感染孩子。“想让他们传承这份精神,告诉他们这是好事,能帮助别人、奉献自己。”而在孩子眼中,坚持献血的爸爸就像“超人”,不仅对血液构成与运作产生了兴趣,更在潜移默化中接纳了这份正能量。
“中山模式”在国际级会议上分享交流
无偿献血保持向上、向好态势
“目前我市‘三献’平台搭建完善,品牌打造方面在全国、全省都很突出。”中山市中心血站副站长何锐洪介绍,不同于很多地级市的“三献”工作分开运作,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和人体器官捐献三个领域单打独斗,中山很早就通过卫建部门和红十字会进行统筹、组织、整合平台,团结一心,一起发力。

据悉,在多部门的联合推动下,中山市连续10年百万人口捐献率位列全国第一梯队,共470人捐献1725个器官和392片眼角膜,救治2094人。器官捐献的“中山模式”,分别于2022年、2023年作为中国经验在国际器官捐献大会上进行交流分享。

“目前全市整体的无偿献血情况都向上、向好的,在1—6月份实现正增长,比去年同期是正增长,这是在全省为数不多的、出现增长的三个城市之一。总体无偿献血情况比较平稳,但由于无偿献血容易受天气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半年有可能出现血液偏型的状况,希望更多的市民加入无偿献血中来。未来将持续推动‘三献’事业发展,让博爱精神在中山延续。”何锐洪介绍。
编辑 廖薇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林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