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香山古城展开遗产保护活化,承载侨乡记忆的中山市孙文西路步行街(又称“孙文西”),由内而外的升级改造完成率已超过90%。
如今,漫步街上,透过曾经在1908年挂牌营业的汇丰楼、中国四大百货先驱先施公司银业部旧址、永安侨批局旧址、思豪大酒店等一栋栋历史建筑,人们仍能够领略香山人近代以来“开风气之先”的鲜明特点。
老街老建筑的传奇,今天的人正在努力续写。通过公有物业整体结构加固示范带动,一批私人老建筑启动加固修缮。重新梳妆的孙文西路步行街,将再次焕发青春。
自发加固修缮先施大楼
先施公司石岐分局原址大楼托管人林海仔细看着手机里的旧照片,期待这次修缮能够重现先施公司当年的旧招牌。这栋历经近百年风雨的建筑,至今保存完整,堪称岁月的见证者。

“这是一栋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建筑,三层楼高,当年前后历时三年多才建成,分别经营民国时期超前的三类金融业务。”林海向我们介绍道:先施百货公司在石岐并未开设为人熟知的百货业务。但在石岐开设金融业务,足以证明石岐分号的重要性。
林海说,这栋建筑,拥有典型三角形山花与徽号,当年一楼横挂着一块大招牌,上面分别写着“先施信托公司”“先施保险置业公司”“先施人寿保险公司”,三类金融每个商号对应一种业务门面。中间正门对联写有“先机智烛,施举人权”,大意是“抓住先机,洞察事物的本质,推行人权”。
“我爷爷林飞鸿每次提及(中山南区)‘沙涌彪’,满是敬佩之情。”林海说道,“当年马公(马应彪)回到家乡开办金融业务,既是对孙中山先生‘实业救国’的积极响应,也体现了他作为香山人‘落叶归根’的深厚情怀。”马应彪被誉为“中国百货第一人”,他于1881年赴澳大利亚谋生,经商致富后,回香港创办百货公司,取名“先施”,寓意“施比受更有益”,而“先施”的英文发音又与“诚实”相近,寓意深远。
尽管先施公司一楼作为铺面使用,但二三楼却长期闲置。在日晒雨淋的侵蚀下,老建筑逐渐出现了漏水和白蚁等问题。当孙文西路启动旧改项目时,林海毫不犹豫自筹资金,对这栋老建筑进行全面的加固和修缮。
“我在烟墩山下长大,孙文西路这些特色老建筑,是中山独有的。”他说,当年众多中山人外出谋生,成为华侨,致富后又建设家乡,逐渐形成了孙文路一条商业繁华之路,商品应有尽有。它也是中山曾经独特的“金融街”,毫不夸张地说,当年半条街都在做金融业务。林海感慨地说:“活化这条百年老街留住历史文脉,国家对中山大笔投入,对中山寄予厚望。我们也要主动跟上步伐,让这些老建筑不再荒废,让更多人能通过中山步行街老建筑,进一步读懂中山深厚历史。”
重现细节留住独特印记
随着林海走进内部,先施公司这座曾经作为金融用途的老建筑所留下的许多独特印记一一展现。
这座大楼,采用混凝土框架砖木结构,侧后座则是瓦屋结构,一楼是办理业务的门面,二楼是办公室,三楼还设有会议室,功能分区明确。
这次改造,拆除了原有的一楼楼梯,并将其位置进行了调整,从而留出了进入大楼的后座通道。“楼梯底下原有一座金库,当年使用的是超厚的混凝土石墙建造,十分坚固。我将金库的大铁门保留了下来,装在过道旁边,供大家参观。”林海说。
二楼朝大街的窗边阳台是小型军事防御过道,原设有瞭望枪眼,面街的墙上一左一右开了两个长方形的孔,当年以防御敌人、土匪为主,旁边还配有专门的枪支弹药库,这在当时的建筑设计中堪称独具匠心。
林海特意保留大楼建筑的细节。“这栋建筑,有很多巧妙之处,我们在改造中慢慢发现了,也有意识地保留原设计,更换了更耐用的民国风格的大窗与原墙体匹配,民国墙体采用了清水砖间隔红砖的砌法,墙体中空,起到了隔热保温的作用,因此冬暖夏凉。三楼的一面墙,特意磨去了批荡,让整面的清水旧砖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二楼的工地,摆放着当年的旧窗框和从窗框上脱落的铁栏杆。粗壮的窗框使用的是“菠萝格”硬木,厚度与现在的门框相近,而窗框的铁栏杆外面用英国进口的铜包铁,坚固且能有效防止雨水腐蚀。会议厅使用的雕花门也得以保留。“我们还在考虑如何将这些老物件重新利用起来。”林海希望这些老建筑自身所承载的“故事”,能够让更多人知晓。

先施公司顶部的山花,正位于这栋楼的天台上。林海特意将朝里的一面磨去批荡,露出了底部的红砖,搭配天台白色的栏杆,成为天台一道别致的风景。这里是“步行街最美的天台”,不仅可以俯瞰大庙下附近的街景,还能望见思豪大酒店、永安公司、中天广场、兴中广场的塔楼。
“如果不是对面后来加建的一栋宿舍楼挡住了视线,这里原本还可以望见对面烟墩山上的阜峰文塔,你可以想象以前这栋楼,这个天台的风景曾经有多美。”林海说道。在二楼的楼梯口,他还别出心裁地增加了一个圆形的窗户,从那边望出去,思豪大酒店的塔楼便映入视线,成为圆窗中的独特风景。
留下原真性“时光博物馆”
在先施公司斜对面,属于公有物业的思豪酒店正在加固和修缮。思豪大酒店加固后,和148号建筑连通起来,空间更为开阔,为未来用作特色主题民宿酒店打下基础。酒店背后就是烟墩山中山公园,未来将规划一条“爱情路”直上公园。
2009年,思豪大酒店旧址被录入第五批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录。1924年,香山地区第一家银行“香山银行”在这里开业。在中山抗日战争期间,这栋建筑被日军轰炸后,剩下断壁残垣。抗战胜利后,原址上重建了5层楼高的“思豪大酒店”,在1948年4月4日开业。20世纪60年代这里又成为国营旅店,并更名为石岐旅店。2000年,石岐旅店终止经营,大楼一楼大堂出租作其他商业经营,二楼以上楼层空置。

这次修缮,思豪大酒店的“年份感”细节被一一保留。大门石柱上方香山银行的英文,说明建筑的前厅是日军轰炸后残存的部分。大楼重新刻上“思豪大酒店”的招牌。大门上方保留了“石岐旅店”的招牌,这是思豪大酒店后期改为国营时期的招牌,在改造拆除过程中重新露出。大门的水刷石工艺石柱、铁艺窗花、前厅的古董百叶窗、雕花木楼梯扶手,也将“修旧如旧”保留下来。
“香山古城具有‘原真性’。如果你漫步旧城,就好像进入了时光的博物馆,清代、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筑都真实地存在着,我们好像在旧电影中穿行。这些是古城珍贵的遗产,我们要保护下来。”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遗产保护与文化复兴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瑾说,保护的核心首要就是让这些房子能够存留下来,不要因为年久失修而倒塌。
中山市石岐街道香山古城保护活化中心主任田湘攸表示,为了重现历史风貌,这次所有历史建筑的修缮,仔细比对了档案馆和热心群众发来的老照片,并创新引入无接触式干冰剥离技术,以“绣花功夫”打磨修缮木质房梁、灯影花式、山花灰塑、文书巷入口的“大井头”等历史文化印记,在细微之处讲述历史。
传承香山人商业精神
自5月以来配合活化项目实施,先施公司石岐分局原址大楼托管人林海投入的不仅仅是真金白银,还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规划再设计。他每天风雨不改到工地察看进度和质量,协调全面施工安排。“过去二楼和三楼没法使用,现在改造后,我希望能够引进一些文化创意项目,为弘扬中山历史文化添枝加叶,”林海满怀期待地说,“做这件事情,对我而言,很有人生意义。”
《孙文路的前世今生》作者孙幸对“全国独有孙文路”的威水史如数家珍。他写道,孙文西路在近代如此著名,不仅由于它是最早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道路,它也是香山县最早的具有现代性质的城市道路。这里,曾经有钱庄、银楼和银行,有颇具岭南特色的银信(侨批)局,有“燕梳”(英文“保险”粤语音译),有中国最新潮的百货公司,电影院……

“孙文西路这次改造,做了许多基础性工作,力度很大,是以往修缮从没有过的。”孙幸这样评价。他表示,孙文西路建筑遗产丰富,要修旧如旧多加呵护;与此同时,这里“华侨”“商业”为主题的文化题材遗产丰富,要充分挖掘利用好,切莫又回到原来文化旅游元素不足,一租了之导致业态落后的老路。
田湘攸介绍,改造工作对有条件的侨房二三楼进行专业化结构加固,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为后续引入文化展览、特色文创、侨乡故事体验等业态预留空间,让侨房不仅“保下来”,更能“用起来”。目前,孙文西路已成功接收93处公有物业,盘活了楼上空间以后,整条步行街将新增将近3万平方米的经营面积。
改造工作还着重引导业态优化升级。“对原有经营规范且有意愿转型的商户,我们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对接,支持其向‘特色化、品质化’方向调整。另外,我们重点引入了文化创意、特色餐饮、非遗体验、侨乡主题展览等新型业态,填补街区在‘体验式消费’和‘文化服务’上的空白。”田湘攸介绍,在此过程中,核心是让历史文化成为新业态的载体,让二者深度融合,实现历史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平衡。在引入新业态时,不改变历史建筑的主体结构与风貌肌理,而是让业态与建筑本身的历史属性相呼应。
当我们在孙文西路穿行时,这条老街向我们展示的还有香山人“敢为人先”的精神。除了思豪大酒店,孙奇珍茶楼、金城饭店等知名品牌也将一一重现,继续讲述孙文西路的人文商贸故事。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宋钻友认为,“敢为人先”不只是冒险精神,还包括科学和商业理性。
当年上海南京路,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均由香山人创办。他们革新商业形态,如先施公司首创“不二价”制度,永安公司设立“顾客意见簿”重视消费反馈,这些举措推动中国商业向标准化、制度化转型。
这种商业精神,也发生在百年前的孙文路。
如今孙文西路步行街的改造,不是简单的翻新。未来,这里将创新空间载体,推动各网红打卡点串联成珠,打造全新的“香山会客厅”。
编辑 张英 二审 朱晖 三审 向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