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我在岗丨超30℃高温下,防疫人员坚守岗位不按暂停键
发布时间:2025-10-01 来源:中山+

10月1日8时许,中山市三角镇沙栏村的一片闲置空地上,驻村部门、党员志愿者、网格员、村民群众等70余人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与防蚊灭蚊专项行动,大家挥锹清理堆积杂物,挥镰割除杂草,及时清运垃圾,减少蚊虫孽生。

三角镇沙栏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与防蚊灭蚊专项行动。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当前正值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易发季节,防控工作不容松懈。国庆假期,中山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像往常一样,坚守防线开展精准有效的灭蚊防疫攻坚战,构建起一道坚实的公共卫生防护屏障。

当天上午9点,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山市卫生监督所)主任(所长)王曼带领的5人现场处置小组,来到沙栏村民生路,逐一探查每家每户的庭院外环境、房前屋后等区域,重点开展积水清理、投放灭幼剂、消杀效果评估、蚊媒密度监测等疫情防控工作,精准“把脉”社区蚊情。

工作人员探查居民的庭院外环境、房前屋后等区域。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在沙栏村民生路,走访团队逐户探查庭院环境。“房前屋后的盆栽,底部最好不放托盘。”王曼用手电筒照着一处围墙外的盆栽托盘解释道,“托盘积水超过三天,就是蚊虫的温床”。她边协助清理边解释,“布雷图指数若超标,整片区域都要强化防控。”一旁的沙栏村党委书记卢建明连连点头:“懂了,马上叫村民将托盘移走!”

走到一处村民屋后的香蕉地时,团队发现不少蕉叶干枯,地上杂草丛生,旁边一处闲置房空地上,散放着几个蓝色无盖塑料桶。他们立即与村干部商定解决方案:修剪干枯的香蕉叶,联系外出的村民打开围栏清理塑料桶积水,进行全面消杀。并建议社区建立动态台账,实时标注“已消杀”“待清理”等状态,每天更新“点位图”,确保不留一处死角。

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何伦发表示:“我们下基层一是发现问题,二是指导社区人员做得更好。”

在川山西街的一处下水道前,疾控专业技术人员蹲下身,用手电筒仔细检查是否投放了灭蚊药包、是否有成蚊飞出。“下水道、排水渠等地是成蚊产卵和栖息的‘高风险点’。”检查后,何伦发建议工作人员在靠近下水道的醒目位置标记药包投放日期,每周至少巡查一次,发现蚊子幼虫积水处要及时补充药包。

工作人员检查下水道。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王曼表示,预防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最核心、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防蚊灭蚊”,而“防蚊灭蚊”的重中之重在于清除各类积水。“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孳生,没有蚊虫就没有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传播。”

民生路一处民房附近的空地上,堆放着废旧铁器和PVC管。何伦发拿起一根PVC管用力甩了甩,大声提醒村民:“大哥,堆放时保证管子一边高一边低,这样下雨后不易积水,不会孳生蚊虫。”三角镇副镇长梁泽基笑着称赞:“有经验,不愧是专家。”

户外温度超30℃,不到半小时,走访队员的衣服湿了大半。除了现场走访查看,他们还耐心向居民讲解防蚊知识,提醒每家每户防控蚊媒疾病要做好防蚊、灭蚊、清积水三件事,引导群众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

志愿者正在进行防疫作业。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据介绍,10月1日当天,市疾控中心70多名工作人员5人一组,奔赴12个镇街开展现场工作。“整个国庆期间,我们单位全员下乡,覆盖所有镇街,进行蚊媒防控工作督导。”何伦发擦着汗说,“让群众行动起来,爱自己的健康,把自己作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让‘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扎根群众心中,才能将防控网络织得更密更牢。”


编辑 袁凤云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程明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