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制作非遗拓片,非遗工坊在香山书院大讲堂举行
发布时间:2025-10-02 来源:中山+

10月1日晚,中山市香山书院大讲堂内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由中山日报社与中山市香山书院联合主办的“物之序・印篆古今”非遗工坊活动在此举行。众多市民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了非遗拓片制作与篆刻技艺,感受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市民在学习拓印和篆刻技巧。记者 李鑫  摄

活动现场,木桌旁的参与者们手持刻刀、墨水和纸张,全神贯注地进行着拓印和篆刻的技艺学习。他们的作品上,红色和白色的图案交织,显得格外醒目。家住东区街道的市民李女士一家人也来到了现场,她小心翼翼地完成了篆刻,拿着拓印下来的作品,脸上洋溢着成就感。她表示:“能在这么优美的环境下开展非遗活动,我感觉心情很愉悦,而且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非遗比宅家玩手机有意义。”

更多的参与者正埋头于自己的作品,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之中,有的正在用笔细致地描绘图案,有的则在用刻刀精心雕刻。整个房间充满了静谧而专注的氛围,只有偶尔的低语和工具与材料接触的声音。芷萝研艺坊非遗手工基地创始人郑绮筠穿梭在活动现场,时而给予参与者技术上的指点。

郑绮筠在介绍中提到:“我们雕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阳刻一种是阴刻,阳刻是……”在她的讲解下,参与者对活动背后的非遗有了更深的理解。

据了解,非遗拓印全称“传统拓印技艺”,其核心是通过传统工具与技法,将金石、碑刻、器物等载体上的文字、图案精准复制,兼具文化传承、文献保存与艺术价值。非遗拓印不仅是一门手工技艺,更是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其核心在于通过严谨的技法,让千年文物上的文字与图案“活”下来,代代相传。

当晚,郑绮筠为大家深入普及了非遗拓印和篆刻两个传统文化知识。她介绍,拓印主要是将碑文上的字或者图案通过纸张转印的方法,将造型反映到纸上,用纸张传播文化知识。而篆刻则是现在很多印章都采用的方式,通过刻刀雕刻字体,再进行转印。


编辑 袁凤云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查九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