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防线,守护健康家园!中山三乡镇发布倡议书
发布时间:2025-10-04

亲爱的三乡居民朋友们:

值此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人员流动频繁,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输入和传播风险显著上升。为切实保障您和家人的健康安全,有效防范疫情扩散,我们向全体居民、返岗人员及用人单位发出如下倡议:

 
 
外出旅游返程人员:主动防护,及时行动

如果您或家人近期前往东南亚、南亚、非洲、南美等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或国内已报告疫情的地区,请务必做好以下防护措施:

(一)旅途自我防护怎么做?

外出时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在暴露皮肤或衣物上使用含避蚊胺(DEET)或驱蚊酯的驱蚊产品。住宿选择有纱窗、纱门或空调的房间,必要时使用蚊香或电蚊拍。避免在清晨和傍晚(蚊子活跃时段)前往草丛、水沟、花坛等蚊虫密集区域。

(二)返家后立即做什么?

立即清理居家环境:翻盆倒罐,清除阳台、庭院、天台等处的积水(如花瓶、水桶、废旧轮胎、瓶罐等),杜绝蚊虫孳生地。全面防蚊灭蚊:检查纱窗是否完好,使用蚊香、电蚊拍、杀虫剂等灭蚊,保持室内清洁干燥。衣物及时清洗:返程衣物应尽快清洗晾晒,避免携带蚊虫或虫卵进入家中。

(三)自我健康监测怎么做?

返程后连续15天进行健康监测,重点关注是否出现:突发高热;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皮疹、恶心呕吐、乏力。登革热潜伏期一般为3–14天,基孔肯雅热为1–12天。

(四)出现症状怎么办?

第一时间就医,主动告知医生近期旅居史,配合诊断与治疗。

 

 
 
全体三乡居民:人人参与,共建健康家园

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不会人传人,但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每一位居民都是防蚊灭蚊的第一责任人:

(一)搞好居家环境卫生

每周至少一次“翻盆倒罐清积水”,清除室内外各类积水容器。水生植物每3–5天换水一次,或改为沙培、土培。室内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蚊香、电蚊拍等防蚊用品。开展“1130”行动:1分钟清积水。上下班或早晚散步时,花1分钟检查并清理阳台、窗台、庭院、楼道口等区域的积水容器(如花盆托盘、瓶罐、轮胎),倒掉积水,翻倒闲置容器,避免积水孳生蚊虫。1次卫生大扫除。每周固定一天(如周末)开展家庭或单位环境大扫除,清理室内外卫生死角、房前屋后、楼道、天台、绿化带等区域的垃圾杂物、落叶,疏通沟渠和排水口,消除蚊虫藏身之地。3分钟孳生地排查。每天抽出3分钟检查家中及周边可能积水的角落,如水养植物容器、空调排水管、冰箱接水盘等,及时清空积水并遮盖储水容器,处理闲置杂物。0蚊场所建设。以家庭、小区、单位、社区为单位,通过持续落实上述措施,打造无蚊虫孳生、蚊虫密度极低的健康环境,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二)返工返岗注意防护

外出工作时注意防蚊,尤其在绿化带、工地、老旧社区等区域。发现工作场所存在积水或蚊虫滋生,及时向单位或村(社区)反映。

(三)公共空间自我防护

在公园、小区、市场等公共场所,避免长时间停留于阴暗潮湿、植被茂密区域。发现公共区域有积水或蚊虫问题,请及时拨打村(社区)电话反映。

(四)出现症状及时应对

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不自行用药、不拖延就医,立即就诊并告知医生可能的蚊虫叮咬史。

 

 
 
用人单位与公共场所:落实责任,联防联控

(一)清洁环境,防蚊灭蚊

定期组织环境整治,清除单位内部及周边积水,杜绝蚊虫孳生。对地下室、车库、绿化带、排水沟等重点区域开展蚊媒消杀。

(二)落实员工健康管理

核实员工近期外出史,特别是前往疫区人员,督促其做好健康监测。出现症状员工及时就医,严格落实不带病上班。

(三)疫情应急处置

一旦员工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安排就医,并向所在村(社区)和镇卫健部门报告。配合疾控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措施。

(四)加强联防联动

主动参与爱国卫生运动,配合村(社区)开展统一灭蚊行动。加强员工健康宣教,提升全员防病意识和能力。

健康三乡,你我共建。防蚊灭蚊,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从单位做起,共同筑牢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屏障,度过一个平安、健康、祥和的节日假期!

中山市卫生健康局三乡分局

2025年10月4日


编辑  张英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查九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