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印发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划重点→
发布时间:2025-10-30 来源:中山+

记者10月30日从市委社会工作部获悉,日前中山印发了《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高质量推进“博爱中山 志愿之城”建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作为中山志愿服务发展新的指导性文件,《方案》紧扣“博爱志愿”品牌培育,从党建引领、打造特色品牌、夯实支持保障、弘扬志愿精神四大维度为“志愿之城”建设明确了“施工图”和“任务书”。

据介绍,截至9月底,我市“志愿中山”系统内注册志愿者超120万人,庞大的志愿力量将在新方案指引下精准发力、提质增效。

坚持党建引领,融入发展大局

中山是一座志愿文化底蕴浓厚的城市。从1988年的首届敬老万人行(后称“中山慈善万人行”)诞生了首批义工志愿者后,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山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已覆盖城乡。

《方案》明确,中山市志愿服务事业必须突出党建引领,把加强党对志愿服务的全面领导放在首位。明确将推动志愿服务组织依规设立党的组织,打造更具活力的“党建+志愿”服务模式。通过探索党政机关“全员志愿”行动、深化万名党员干部“入镇下村”等举措,充分发挥党员志愿服务示范引领作用,计划2026年底前制定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指引,推动党员常态化参与志愿活动。

今年9月,中山市志愿服务工作联席会议举行。通讯员供图

在统筹协调方面,中山将健全志愿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市、镇街、村(社区)、小区四级联动机制,预计2027年底前全面提升志愿服务发动和响应能力。

中山还计划将志愿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通过“高校智力支撑+专业人才下沉+本土力量激活”模式,组建乡村振兴专业志愿队伍,精准对接乡村发展需求,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聚焦服务供给,打造特色品牌

在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方面,《方案》提出要聚焦社会需求和市民期待,重点布局八大特色志愿服务领域——

在社区治理中要大力发展社区志愿服务,打造“志愿管家”队伍和“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深化“美丽中山幸福家”项目,在2025年底前探索设立社区基金拓宽筹资渠道。

针对“一老一小”群体,推广“银龄互助”模式,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服务,同时依托各类场所为青少年提供托管辅导、公益研学等服务。

在医疗护理领域,中山将引导各大医疗机构打造“一医院一志愿服务品牌”,院内常设导医、陪伴等常规岗位,院外开展“医护+志愿者”进社区、福利机构、养老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预防科普、急救培训。

在应急救援领域,要进一步将应急志愿服务纳入应急管理体系,培育多支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在2027年底前建立共训共练共用机制,加强镇、村(社区)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应急救援能力。

在生态环境领域,中山将围绕湿地保护、流域治理、美丽河湖保护建设等任务,开展“绿美中山、志愿有我”系列活动,推动志愿服务和生态环境治理深度融合。

《方案》还专门对文旅科普、暖“新”服务等领域的志愿服务工作作了部署,提出要组建专业队伍,精准对接不同群体需求。

中山志愿服务氛围浓厚。通讯员供图

强化保障激励,厚植志愿文化沃土

为保障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方案》明确完善资金阵地保障体系,统筹财政投入与社会募捐,成立“博爱志愿”发展基金,推动建设志愿者学院和市级志愿服务主题公园。在权益保护方面,落实“谁使用、谁招募、谁保障”原则,为志愿者提供物资、安全保障及专属保险,依法打击损害志愿精神的非法行为。

激励机制上,将进一步健全星级志愿者认证、守信联合激励制度,在2027年底前完善激励嘉许办法,在公务员考录、企事业单位招聘及评优评先中参考志愿服务情况。同时,组建新时代志愿服务宣讲团,推出“博爱志愿”主题文创和公益广告,将志愿服务纳入学校思政课,推动志愿文化融入市民生活。

《方案》还提出要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组织结对协作,拓展深中“双城联动”路径,借助中山侨乡优势开展国际志愿服务交流。以第十五届全运会等大型活动为契机,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国际化水平。

根据规划,中山力争在两年内实现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实质性进展,“博爱志愿”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到2035年,形成系统完备的志愿服务制度体系,志愿服务社会参与率、活跃度大幅提高,全民奉献意识普遍增强,“博爱中山 志愿之城”深入人心。百万中山志愿者将以新方案为遵循,在各领域发光发热,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专家看点:
促进志愿服务力量高效嵌入基层治理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陈亚辉评价说,中山志愿服务发展基础扎实、成效突出,此次《方案》提出了构建的四级志愿服务联动体系,有助于打破服务零散化壁垒,通过制度统筹实现资源精准匹配,让志愿服务力量高效嵌入基层治理各环节,填补公共服务细微缺口,激活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效能。随着《方案》的进一步落地,将有力推动中山志愿服务事业逐步实现从“志愿实践领跑”迈向“制度体系引领”的蜕变,进一步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夯实城市软实力,为更好地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强国建设提供“中山样本”。


编辑 侯海影  二审 朱晖  三审 岳才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