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扬的管弦乐声穿透夜幕,11月16日晚上8时,“ARD桂冠之声——捷克阿林德木管五重奏音乐会”在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小剧场上演。这支横扫多项国际大奖的顶尖乐团,用精湛技艺演绎跨时空经典,为中山观众带来一场兼具艺术深度与情感温度的跨国音乐盛宴。
群星闪耀:
顶尖阵容演绎跨时代经典
当天下午2时半,著名音乐评论家王纪宴先生受邀带来公益性艺术普及活动《艺术之门:木管五重奏的捷克之声》,提前为观众解锁这场音乐盛宴的“欣赏指南”。这位曾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交响乐团等顶尖机构,兼具深厚学术功底与丰富实践经验的乐评家,为观众解读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圆号、巴松的个性与合奏之美,并深入解析作品背景与艺术魅力。现场更携手捷克阿林德木管五重奏进行部分经典曲目示范演奏。
阿林德五重奏由五位来自捷克的杰出青年演奏家组成——安娜・塔拉科娃(长笛)、巴博拉・特恩奇科娃(双簧管)、大卫・希梅切克(单簧管)、克里斯托夫・科斯卡(法国号)、彼得・塞德拉克(大管)。该演奏团成员均毕业于伦敦、布鲁塞尔、布拉格等欧洲顶级音乐学府,并师从菲利普·伯诺尔德等世界级演奏大师,更任职于捷克爱乐乐团、布拉格国家剧院及欧盟青年管弦乐团等名团,扎实的独奏功底与丰富的合奏经验,铸就了乐团纯正而成熟的音乐品格。
当天晚上8时,演奏会现场,灯光渐暗,捷克阿林德木管五重奏的五位演奏家身着正装优雅登场,瞬间点燃全场期待。节奏明快灵动的莫扎特《女人心》序曲、演绎着跨时代乡愁的德沃夏克《美国》弦乐四重奏改编版、恢弘大气的威尔第《命运之力》序曲、散发着灵动俏皮气息的雅纳切克《狡猾的小狐狸》组曲、风情万种的格里格《挪威舞曲》接连上演。

艺术对话:
以音乐为桥链接世界
在正式演出前,捷克阿林德木管五重奏的成员接受了记者专访,分享了乐团的创作亮点与音乐历程,更表达了希望通过音乐拉近与中国观众距离的真挚愿望。
谈及乐团名称“阿林德”的由来,大管演奏家彼得・塞德拉克给出了充满诗意的解读:“首先这是一个很普遍的欧洲女性的名字,其次这是舒伯特一首法国歌曲的名字,同时也是捷克椴树,也赋予了我们国籍的意义。这意味着我们和捷克音乐有关联,希望把捷克音乐带往全世界,同时始终保持回归自然的本真,就像树木之于森林的意义一样自然、和谐。”
当被问及对中国观众的印象及未来是否会在创作中融入中国元素时,长笛演奏家安娜・塔拉科娃笑意盈盈:“我们在中国玩得很开心,观众非常可爱,每一场音乐会都让我们更加喜爱这里的人和事。其实今晚演奏的《狡猾的小狐狸》组曲中,雅纳切克在音乐中使用了五声音阶,如果观众非常细心的话,或许能发现捷克音乐与中国音乐的微妙小联结。未来如果能将中国音乐元素融入木管五重奏,对我们来说会是非常有趣的尝试。”
双簧管演奏家巴博拉・特恩奇科娃则分享了传统捷克音乐对乐团的深刻影响:“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小时候都听过父母唱捷克民歌,这是我们成长的印记。就像安东尼·德沃夏克在写弦乐四重奏F大调《美国》中融入了乡愁一样,我们也希望通过音乐,把这份文化情感传递给世界的观众。”她还向记者分享道,弦乐四重奏F大调《美国》也是她所最期待的乐曲。这首歌虽然演奏了很多次,每次演奏它,都会有新的惊喜出现,大家充满了期待。

观众热赞:
国际水准演出点燃城市艺术热情
这支年轻而锐气的捷克阿林德木管五重奏。成立短短数年,他们已势如破竹般连夺多项顶级大赛桂冠:包括2024年被誉为“古典乐界奥斯卡”的德国慕尼黑ARD国际音乐比赛冠军,以及2023年以严苛著称的卡尔·尼尔森国际室内乐比赛大奖。布加勒斯特、ODIN国际音乐比赛冠军等殊荣也被他们悉数收入囊中。
演奏现场,掌声、赞叹声此起彼伏,观众们全神贯注地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遇到经典曲目,不少观众随着旋律轻轻晃动身体。演出结束后,全场观众鼓掌,久久不愿散去,演奏家们返场致谢,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家住东区街道的陈敏也早早就入场了。“非常难得遇到这么顶尖的乐团进行表演,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这样的国际水准演出,作为音乐爱好者来说心情很激动。”而市民龙先生则带着女儿前来欣赏,龙先生的女儿学习钢琴多年,对古典音乐的兴趣非常浓厚。“古典音乐的艺术氛围非常浓厚的,演奏家们的演出很精彩,让人沉浸其中,感谢市文化艺术中心引入这样高水准的演出。”
编辑 袁凤云 二审 朱晖 三审 陈浩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