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阜沙牛角村:执“红色”画笔,绘文明图景
发布时间:2024-04-30 来源:中山+

穿过干净的乡村道路,沿着河涌边漫步,古朴的农家院落、红色主题的文化墙绘映入眼帘。4月28日,记者来到阜沙镇牛角村,跟随着“红色印记”探访这个广东省革命老区村、广东省文明村,如何利用红色资源、非遗文化,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活力。

牛角村党员教育基地。记者 黄艺杰 摄

打造党员教育基地
讲好“家门口”的红色故事

“现在村里变得干净整洁很多,还增加了很多红色元素的墙绘,尤其是万阜二街、牛角村群众‘反三征’集结地旧址这一带,路过的时候可以看看,了解更多历史故事。”80多岁的牛角村村民瑞枝老伯指着牛王庙旁的市级党员教育基地说:“之前这几间屋都很残旧,经过修补之后,现在变得好靓。”

牛角村群众“反三征”集结地旧址位于该村牛角直街,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抗日战争时期,是珠江纵队的诞生地之一,也是中共游击队在牛角乡的联络点之一;解放战争时期,是牛角乡群众“反三征”斗争集结地。位于该旧址上的牛王庙,革命先辈欧初曾在此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并与日寇英勇斗争,取得了夜袭浮墟等战斗的胜利。

牛角村党员教育基地室内。记者 黄艺杰 摄

“为展现牛角村革命老区新貌,传承和发扬革命老区红色革命精神,我们将牛王庙旁边的3间旧房子打造成为市级党员教育基地。”牛角村党委书记梁建文介绍,为尽最大努力复刻还原历史革命场景,村里参考了历史资料并召集相关后人一同查漏补缺。基地内陈列约100张珍贵的图片,以及6个摆放着革命时期实物的展柜,通过图文、物件讲述了欧初等革命先辈与阜沙人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时期的革命纪实。

基地于去年12月正式揭牌使用,并于今年3月挂牌“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吸引了不少学者、干部、学生团体等前来观光学习。“目前,我们配备了以村委工作人员为主的红色文化讲解员。后期计划与学校合作,推出以学生为主的小讲解员。”梁建文说。

以红色文旅为契机
美化村容丰富文化活动

沿着河涌漫步村道,坐在石凳上休憩,一边感受轻拂而过的微风,一边欣赏不远处的盆栽景、阅览红色墙绘。村民玲姐说,自从村里建成了市级党员教育基地,不仅可以带着小孩前往参观学习,还带动了村容村貌进一步提升。“村里最大的变化是道路。特别是育才路,经过升级改造后,现在小孩上学放心很多了。村里也建设了许多小公园,配置了健身设备。”

村内增添各类便民设施。记者 黄艺杰 摄

记者还留意到,牛王庙旁除了有党员教育基地,还设有“阜沙单人农艇赛展示室”,展示着两艘单人农艇。“村里平时活动很多,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阜沙单人农艇赛活动。”瑞枝老伯说,虽然他年纪大了划不动农艇,但活动时他会与村民、游客一起观看喝彩,感受非遗魅力。为传承和弘扬特色单人农艇赛文化,2023年,牛角村开展了2场大型单人农艇赛展演活动、4场青少年群体培训活动。

一河两岸景色优美。记者 黄艺杰 摄

“牛角村从2009年被评为广东省文明村起,至今保留称号且发展越来越好,离不开村民群众的大力参与。因此,在建设基地的同时,我们广泛听取了村民意见,对牛王庙及周边街道进行了翻新改造。更新了指示标识牌,提升了村入口、闲置碎片空地、健身空间和道路景观。”梁建文表示,今年年初,基地附近新建了一座公厕。接下来将规划停车场,逐步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我们计划以牛角村群众‘反三征’集结地旧址为主体,打造集红色文化教育、游览休闲等于一体的乡村示范点。”


编辑 范展颢 二审 陈彦 三审 吴森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