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自第一卷出版以来,就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全球造成了巨大影响,如第一卷全球发行量达到660万册,第二卷全球发行达1300多万册。这么大的影响力,至少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治国理政”是全球各国都关心的焦点问题。因此,我们不仅要从党建的角度看“治国理政”,还要从更宽泛的政治学的角度去看。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所体现的思想,无疑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但从政治学角度讲,“治国理政”本身也是一个公共性的话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书名用了“谈”字,很传神地体现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公共性。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说的是习近平同志对“治国理政”的理解和方法论。推广开来,无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是中国的历史,都有“治国理政”的丰富素材。再推广到世界各国,也都有“治国理政”的需求、经验和教训。中国几十年高速发展,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诀窍在哪里,能不能取到经,自然这也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世界瞩目的重要原因。
世界各国都需要“治国理政”,“治国理政”就带有普遍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能够进一步丰富这个普遍性。过去,我们经常称道的“中国模式”或“中国特色”,尽管在内容上,与“治国理政”高度重合,但在语言的表述上,更强调的是中国的特殊性。普遍性的东西放在各国,均能适用,而特殊性的东西,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借鉴。这也是世界各国对“治国理政”的关注度,远远高于“中国特色”或“中国模式”的内在原因。
当然,世界各国所称道的“民主、自由和人权”也是带有普遍性的政治学概念。“民主是个好东西”,从普遍性角度讲,这没有错。问题是西方鼓吹的“民主、自由和人权”,一味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之上,轻视处于弱势群体的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治不好国家,理不好政,不具备普遍性。
今年的疫情给全世界带来的一个最意想不到的后果,就是彻底曝光了西方模式的民主、自由和人权在实际治国理政过程中所突显出来的巨大缺陷。当一场天灾降临一个国家的时候,西方模式的民主、自由和人权,不仅没起到正面作用,反而和新冠病毒一起,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危害国家安全。如果从“治国理政”普遍性角度来看,西方国家的“治国理政”是不及格的。
中国是疫情暴发最早的国家,却在极短的时间把疫情压到了底线。在今年第二季度,成为G20唯一一个经济增长的国家。这个成绩是非常亮眼的。取得这个优异的成绩,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治国理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防疫说明了中国治国理政水平的高超,也展现了中国“治国理政”理论魅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在这种背景下出版,将会更进一步地为世界所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