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5个特困行业企业可“一键申请”缓缴三项社保费
构建“产教评”融合型组织 培养“新工匠”
发布时间:2022-05-28 来源:南方日报

近日,广东明确了特困行业阶段性实施缓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下称“三项社保费”)的具体流程。记者从省税务局了解到,税务部门通过企业登记的行业类型,筛选出可能符合缓缴条件的缴费人名单,通过“点对点”推送相关信息,支持企业“一键申请”办理缓缴。截至5月25日,广东地区(不含深圳)已有3.2万户企业申请缓缴社保费。

适用范围定向

面向5个特困行业企业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和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发布的《关于特困行业阶段性实施缓缴企业社会保险费政策的通知》,缓缴政策适用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5个行业的所有企业,这5个行业中,以单位方式参保的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及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执行。缓缴费款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工伤保险费3项社保费的单位应缴纳部分。

“为了让政策更快直达市场主体,我们与人社部门积极对接文化旅游、交通、民航管理等行业主管部门,提前沟通,共同研究政策落地,并按照方便、快捷、不增加企业事务性负担的原则,确定缓缴流程。5月12日缓缴政策即在广东落地。”广东省税务局社会保险费处处长朱晓菁说。

记者了解到,税务机关通过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行业协会、税企联络群、电子税务局等渠道开展政策宣传,以定向推送提醒、纳税人学堂、政策宣讲会、联合业务主管部门等方式对企业进行辅导,确保企业懂政策、会操作。

“由于疫情反复,消费低迷和资金紧张已成为当下公司生存发展的主要困难。”广州酒家集团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在社保费缓缴政策出台后,税务部门第一时间送政策、送辅导,帮助企业大幅缩减困难时期的经营支出,保障了酒店的正常经营和岗位稳定,企业对持续发展更有信心。

扶持力度更大

执行最大缓缴期限

政策规定,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缓缴费款所属期为2022年4月至6月,缓缴的费款最迟于2022年底前补缴;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缓缴费款所属期为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应在缓缴期满后的一个月内补缴。在此期间,企业可申请不同期限的缓缴。已缴纳所属期为2022年4月费款的企业,可从5月起申请缓缴,缓缴相应顺延一个月,也可以申请退回4月费款。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广东如何执行?记者了解到,为最大力度扶持企业,广东在国家政策范围内,统一执行最大缓缴期限。企业向税务部门申请缓缴后,缴款期限将统一调整为最迟的补缴时间。无需企业按月申请缓缴当月社保费,大幅提升政策落地实效。

打个比方,假设企业4月已缴费,申请5月起缓缴,那么所属期为2022年5月至7月的养老保险费单位应缴纳部分,最迟可在2022年12月31日补缴,所属期为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的失业、工伤保险费单位应缴纳部分,最迟可在2023年5月31日补缴。缓缴期间,企业可根据实际需要,提前缴纳缓缴的费款。

优化服务方式

“一键申请”即可办理

在缓缴期限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向税务部门申请缓缴社保费。为简化办理流程,税务部门依托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在资格认定、办理方式和精准推送上下功夫,实现用人单位“一键申请”缓缴,大大提升了缴费服务效率。

根据政策规定,缓缴需经过申请、审核环节。为提高办理效率,税务部门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筛选5个行业企业,并积极向各级发改委、商务、文化旅游、交通、民航管理等部门获取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据此事先形成了符合缓缴条件的企业名单,名单内企业申请即可享受缓缴。

“申请缓缴社保费可通过广东省电子税务局办理。企业登录‘阶段性缓缴三项社保费’模块后,系统将根据企业的不同类型,精准推送办理流程,并根据登记时间、缴费情况和行业变动情况等,告知企业可缓缴的险种和时间,提醒企业申请缓缴。”朱晓菁说,符合条件的企业确认申请缓缴后,申报当月社保费时,系统将自动调整缴款期限,大大缩短办理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对现有信息无法满足划分行业类型的企业,也可以通过电子税务局承诺属于5个行业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后,再申请缓缴。

另外,税务部门提醒,此次缓缴仅适用于3项社保费的单位应缴纳部分,对于职工个人应缴纳部分,企业应依法履行好代扣代缴义务。因此,在缓缴期间,企业应当正常办理增减员和申报业务,按照规定代缴职工个人应缴纳部分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并正常缴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生育保险费)。深圳市、东莞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税务机关按照职责共同办理缓缴事项。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