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名大学生参与2025年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
发挥专业优势为乡村产业“开良方”
发布时间:2025-07-21 来源:南方日报

今年暑假,团广东省委持续深入开展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组织243所省内外高校、中职技工学校,15万名大学生参与,比去年增加5万多人。当前,他们正分赴全省各地基层,用专业知识破解乡村特色产业难题,让青春力量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

破解黄立鱼养殖难题

持续高温下,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的鱼塘边暑气蒸腾。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兴’有渔力”突击队的大学生们,正顶着烈日在各采样点穿梭,记录黄立鱼各生长阶段的数据,从清晨忙到日落。

作为“中国黄立鱼之乡”,金湾的黄立鱼养殖面积占当地池塘养殖面积近四成,但曾因种质不优、病害频发等问题,产业利润长期偏低。

四年前,“‘兴’有渔力”突击队便扎根于此,瞄准产业痛点精准发力。针对种质难题,团队创新研发出以基因编辑为核心的黄立鱼苗,这些鱼苗生长更快、体型更大,良种率达95%、存活率达87%,为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队员们在走访中发现,病害是制约收益的关键,随即提出“鱼虾混养”新模式。

“黄立鱼嘴小,把虾苗养到5至6厘米再投塘,就能避免被吃掉。”队员赖允杰解释道,黄立鱼生活在水体中上层、虾在底层,混养既能高效利用空间,又能减少疾病爆发。如今,采用该模式的养殖户年均增收可达三至五万元。

扎根在一线,队员们每天实地查看鱼虾生长状况,为渔民提供病害防治指导和风险评估。

“水下图像识别技术能区分畸形鱼,下一步,我们将探索水流、声波等物理参数,来监测鱼类健康,让养殖更科学。”队员闪鼎昊说。

直播引流激活“流量密码”

在珠海市斗门区,另一支青春力量正用新媒体为乡村赋能。岭南师范学院“岭南甄选”突击队忙着开直播、拍短视频,把莲江镇的农特产品、田园风光推送到更多人眼前,帮村民打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

这支队伍早已在助农领域崭露头角:此前在湛江市徐闻县下洋镇,他们通过直播带动菠萝、香蕉等线上销量增长40%,“莲蓬采摘云体验”更让周边民宿预订量高涨60%,还因此于今年5月斩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一等奖。目前,有7名队员在毕业后投入新媒体运营与短视频行业。

今年,他们将目光投向斗门区莲江镇,以兴乡青年孵化的山禾文旅休闲田园为核心,深挖乡村文化与产业故事。

“这里风景好、潜力大,就是知名度不高。”突击队负责人林琳说,以新闻传播专业为主的队员们发挥所长,化身“莲江山禾代言人”,已开展36场直播,吸引超150万观众观看。其中,“走播”带网友“云游”稻田、创意视频打造爆款,成了他们的引流利器。

不止于此,队员们还走访斗门各地,挖掘骑楼、古建筑等资源,计划推出“稻田亲子体验”“自然探索”等研学方案,以农文旅融合为乡村聚拢更多“看得见的流量”。

新媒体技术为乡村文化传播注入了全新活力,来自暨南大学的国“暨”青年乡村振兴实践团也在探索,为惠州市博罗县的特色产品寻路。

这支由全国学生、华侨华人及留学生组成的队伍,涵盖新闻、医学、食品等多个专业,聚焦荔枝酒、油茶、中医药等产品,用多学科与国际化视角谋发展。

“既要让好产品走出去,更要帮产业强起来。”该突击队负责人甘佳禾表示,他们正结合专业优势,为博罗特色产品设计品牌方案,推动“小特产”迈向“大产业”。

◆编辑:吴玉珍◆二审:张耀文◆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