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交会开幕!广东18个优势产业带组团“闯”世界
发布时间:2025-08-16 来源:南方日报

8月15日,2025中国(广州)跨境电商交易会(以下简称“跨交会”)在广交会展馆开幕。各大跨境电商平台展位前人头攒动,前来咨询的人络绎不绝。

从本届展会的展览规模和人气看:展览总面积超4万平方米,吸引了上千家优质供应链企业,42家跨境电商平台参展,展会规模、展位数量、电商平台数量均超上届。美国发动关税战以来,越来越多外贸企业认识到改变市场打法的紧迫性。跨境电商作为新型贸易方式,成功帮助许多中国品牌加速“出海”,成为企业探索“向外走”的重要选项。

跨交会现场人头攒动。受访者供图

跨交会现场人头攒动。受访者供图

开拓新市场

多个跨境电商平台首次参展

受关税战影响,不少跨交会参会者格外关注:如何用好跨境电商“绕开”美国做生意?来到这场集供应链对接、政策解读、趋势研讨于一体的行业盛会,他们找到答案。

一方面,头部跨境电商平台汇聚,带来了专业的经验分享。展馆里,亚马逊全球开店推出了小讲堂活动,现场讲解如何从0到1开启跨境电商生意版图,以及如何进行品牌全球化及工厂转型,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听讲。

另一方面,多个主打欧洲、日韩、东南亚等市场的跨境电商平台参展,为企业转型之路提供更多选择。德国欧图集团(Otto Group)今年第一次参加跨交会,高级商务拓展经理Amy一上午接连接待了好几位咨询者,“今年明显感受到,受到关税战的冲击,很多原本主打美国市场的企业都希望加快欧洲布局”。

“今年上半年,我们平台的中国卖家注册量直线上升,同比增长超过30%。”俄罗斯电商平台Ozon中国区高级招商运营经理Kylie告诉记者,“俄罗斯消费者非常喜欢来自中国的消费品,小家电、服装、美妆、家居成为我们平台重点招商的热门品类。”

与此同时,中东、南美等市场正成为新蓝海。中国制造网(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杨明表示,中东地区庞大的基建需求正释放巨大采购商机;南美市场虽与中国地理距离较远,但中国产品在当地渗透率有着巨大提升空间。

为了顺应企业全球多元化布局需求,本届跨交会优化新兴市场平台专区,南亚Daraz(达来赞)、法国乐天、英国Onbuy、荷兰Bol(波尔)、葡萄牙Worten等国际平台首次参展,持续丰富全球化生态矩阵。同时,首设合规出海主题专区,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出海风险防范。跨交会还深化与RCEP和东盟地区合作,开幕当天举办“2025中国(广东)—RCEP成员国跨境电商交流会”,泰国、越南等国家的企业首次参展,拓展区域合作交流。

产业带升级

“广东制造”转向创造与品牌

在跨交会现场,广东18个优势产业带以产业联盟形式参展,丰富的“广东制造”让人目不暇接:汕头澄海造的智能玩具车灵活穿梭,来自潮州的青花瓷杯精美细腻,中山灯饰产业带展区流光溢彩……来自全球的跨境电商卖家洽谈选品、不亦乐乎。

广东作为制造业第一大省,充分激活了“跨境电商+产业带”这对“黄金搭档”。多家跨境电商平台负责人告诉记者,广东卖家数量、产品数量在平台上占比超过六成。

“广东供应链非常完善、成熟。”杨明称赞道,尤其由省级层面推动的“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在国际上知名度高,构成了强大的综合竞争力。这一模式将分散产能高效整合,使“广东制造”以集群方式精准对接全球市场。

粤企发力海外社媒运营,一边谈生意,一边做直播,几乎成为本届跨交会上的“标配”。

在广东必红实业有限公司的展位上,三位主播正同时进行中、英、西多语种直播。“我们这类直播的核心目标并不是即时销售,而是让消费者认知我们的品牌,通过多渠道、多平台的持续链接,逐步在海外市场建立品牌形象。”该企业负责人表示。

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广东锚定跨境电商示范省目标,聚焦三方面加力推进电商高质量发展:广东将在3年内打造30个优势产业带、培育300家骨干企业;同时,将通过开展“跨境电商拓展新市场”专项行动,协同头部电商平台,链接国内国际,开拓全球市场;此外,还将做强广州、深圳、粤东三大电商发展极,带动全省21个跨境电商综试区提档升级。

如今,广东产业带正从“制造”向“创造”与“品牌”升级。益云美妆全球选品中心CEO赵江观察到,“过去广州白云区企业多为海外品牌代工,现在正全力推动品牌、产能和数字化出海。”他认为,在关税影响和全球消费趋势变化的背景下,依托性价比优势和创新活力,广东制造迎来了品牌化出海的宝贵窗口期。

◆编辑:吴玉珍◆二审:江萍◆三审:刘捷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