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平安根基、护航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平安广东建设深入推进,群众安全感创新高
发布时间:2025-10-28 来源:南方日报

电诈警情、立案、群众财产损失逐年下降;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总体成效、多项打击犯罪数据居全国前列;2024年全省群众对平安建设满意度、群众安全感分别为98.44%、98.70%,再创历史新高……“十四五”期间,广东交出一张张亮丽的“平安答卷”。

沉甸甸的安全感,来自抓铁有痕的工作力度。“十四五”期间,在省委平安广东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全省上下凝心聚力、同频共振,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努力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平安建设的深入推进,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提供了强大支撑。

筑牢“四梁八柱”

完善平安广东建设顶层设计

今年8月1日,广东公安在全省开展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社会面防控“百日行动”。行动开展以来,省公安厅迅速部署启动“1号专项”,针对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发生在街头路面和临街场所的突出违法犯罪严打快打,累计出动警力19.2万人次,发动群防群治力量25.6万人次,推动全省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4.7%。

广东地处“两个前沿”,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繁重。近年来,广东切实把平安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以平安建设“硬实力”夯实高质量发展“压舱石”。

“十四五”期间,广东全面筑牢起平安建设的“四梁八柱”,平安广东建设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力量统筹更加有效。

——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完善平安广东建设领导小组机制,推动省本级、21个地级以上市、122个县区保留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确保全省各级平安建设领导小组高规格架构运转。固化每年省级层面召开平安广东建设会议工作机制,强化平安建设督办,对推进工作不力的成员单位及地市发送提醒函。

——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广东不断加强平安建设领域立法工作和制度建设,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法律制度体系。在省级层面出台《广东省平安建设条例》等平安建设地方性法规,成为全国首批完成平安建设专门立法的省份之一。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平安广东的意见》《“十四五”平安广东建设规划》《广东省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同时,还以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为抓手,推动省市县三级建立完善纵到底、横到边的平安建设制度体系。

——责任链条拧紧压实。每年高标准完成平安中国建设考评工作,对各地级以上市和各成员单位平安广东建设开展考评,对优秀者颁授“平安鼎”或颁发奖牌,对后三位开展约谈。同时,各级平安办切实履行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职责,建立健全重点行业领域平安建设协调机制,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齐抓共管工作局面。

民以安为乐,国以安为兴。从珠三角到粤东粤西粤北,从城市社区到乡村角落,在制度的有力牵引下,全省各地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织密立体化治安防控网络,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的平安根基。

严守公共安全防线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提档升级

前不久,肇庆市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一个犯罪团伙,专门将电诈受害者的被骗资金转移至境外诈骗团伙账户,市公安局迅速组织鼎湖、四会、广宁、怀集公安机关发起“铲诈8号”集群战役,一举将这个犯罪团伙一网打尽,刑事拘留95名犯罪嫌疑人,让这些不法之徒无处遁形。

公共安全,是平安建设的晴雨表。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的新需求新期待?广东通过坚持打防管控综合施策,有效解决影响平安的突出矛盾问题,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组数据令人振奋:2024年,广东刑事立案数降至本世纪最低,命案连续5年全破,失踪人员找回率达99.97%。特别是在反诈战场上,警情数、立案数持续下降,而破案数和追回损失逐年上升。

“十四五”期间,广东严守公共安全防线,坚持以打开路、打防结合,持续净化社会治安环境。

严打黑恶犯罪,侦办一批涉黑、涉恶组织案件,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总体成效持续走在全国前列;严打电诈犯罪,电诈警情、立案、群众财产损失逐年下降,破案、刑拘、返还群众财产损失逐年上升;严打毒品犯罪,推动新型毒品依托咪酯列管;严打走私偷渡,粤港澳水域走私偷渡警情大幅下降;严打暴力犯罪,特别是2024年,全省刑拘数、逮捕数大幅上升23.0%、34.6%,刑事治安警情、刑事立案大幅下降26.3%、28.3%,刑事立案数量降到本世纪以来最低,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广东不断亮出真招实招——

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建设最小应急单元10.3万个,在人员密集区重点部位划设“1、3、5分钟”快反圈,排查整改隐患8.25万处次;狠抓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2024年全省道路交通事故亡人数同比下降18.2%,创近十年最大降幅;大力推动“粤平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云平台建设,省委政法委“五统一”指挥中心实战实用;修订出台《广东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建立各类群防群治组织9.2万个。

针对问题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等重点人群,广东修订出台《广东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推动21个地级以上市各建成1所以上公立专门学校,省市县三级社区矫正委员会实现全覆盖,社会心理服务站(室)乡镇(街道)覆盖率达100%。

安全生产,重如泰山。针对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广东还修订出台《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压实各级党委政府、行业部门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责任,全覆盖推进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防范排查、重大危险源企业和重大危险源排查、城镇燃气安全隐患排查等专项整治,同时在全国率先建成三级应急指挥部,有力应对各类自然灾害。

“每次看到身边巡逻的警察,心里都很踏实,虽然已经对这样的安全感习以为常了,但还是很想跟他们说一声谢谢。”黄先生经常和朋友相约宵夜,他说,街头常亮的警灯让人感到十分安全。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构建“1+6+N”工作体系

近期,20名以预付式消费方式购买某教育机构深圳校区课程的学生家长,前来深圳市福田区综治中心反映情况,认为该机构“跑路”后,为学员制定的复课、分流、退费等安置方案不合理,区综治中心立即启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第一时间协调各有关部门派员前来现场,通过耐心解释,成功化解学生家长的担心忧虑。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近年来,广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构建“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通过以综治中心为枢纽,以综合网格为单元,以“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为支撑,整合法院、检察、公安、司法等基层力量,不断夯实平安广东建设根基。

目前,广东全省122个县(市、区)综治中心全部挂牌成立,率先实现有人员、有场地、有机制,推动全省1612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实现全覆盖建设、实体化运作、规范化运行。县级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信访局等部门入驻率均达100%,基层政法单位积极参与“常驻、轮驻、随驻”,诉讼、检察服务中心与综治中心双向协作机制不断完善,“一村一警、一格一警”有效落实。

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不断涌现:广州“最小应急单元”、深圳“十万义警”、潮州“茶文化六步调解法”、湛江“平安夜访”、茂名“平安大走访”等有广东特色的“平安做法”如雨后春笋,形成百花齐放、群防共治的生动局面。

当深夜也可以安心出行时,当矛盾诉求能够第一时间得到解决时,“安全感”成为人民群众可感可知的直观体验。省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广东将在全力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平安广东建设工作,努力以高水平安全、高效能治理护航广东高质量发展,为广东实现“走在前列”总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吴玉珍◆二审:张耀文◆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