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当何为?
回应这道历史命题,广东已经有了一个最精要简练的答案。
最近几日,在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主题的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全省干部大会、正省级老同志座谈会和中央宣讲团宣讲报告会上,省委书记黄坤明都提及了一项总任务——“坚定不移挑好大梁、全面推进强省建设”。
高频之下,折射非比寻常的重要性。

从“单项冠军”到“全能选手”
细看这次新提出的“总任务”,其实大有由头,也大有内涵。
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是这些年中央多次强调的,归根结底是经济大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稳住全国经济基本盘,离不开经济大省这些“压舱石”。
在这次中央“十五五”建议中,也明确提出“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作示范”。
广东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分量最为吃重,作用更加凸显,理应作出更大贡献。
当然这不仅仅是经济总量,还包括了就业、税收、社保、外贸外资等各个方面,都要为全国大局提供支撑。
挑住挑好这份担子,责任是不轻的,要求也更高,自然要把腰板锻硬、筋骨练强。
“全面推进强省建设”,就是在强筋壮骨。
实际上,先行一步的广东,发展已经处在“由大向强”的历史阶段,综合实力也到了实现突破跃升的关键关口。
单以人均GDP为例,按年平均汇率折算,去年已达1.56万美元,相比全国(1.34万美元)更加趋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万美元以上),有基础有条件率先跨过门槛。
不同于此前聚焦某某强省建设,这次提出的强省建设指向全域、重在全面。
如果说,早先广东一直大力推进的制造强省、科技创新强省、农业强省、交通强省、文化强省、教育强省等等,都还是“单项冠军”的话,“全面推进强省建设”就是要练就“全能选手”。
这意味着,在分领域实现各个突破基础上,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推进。
广东先行建成全方位意义上的强省,也将有力支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也是挑大梁的职责所在。

破风手、拓荒者、行动派
挑好大梁,走好强省之路,广东该如何为?
在中央宣讲团宣讲报告会上,黄坤明提到了三个角色:“自觉当好领跑先行的‘破风手’、攻坚克难的‘拓荒者’、起而行之的‘行动派’”。
如何理解?
我们常说,当下广东的发展处在“爬坡越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
其中有“先行一步的挑战”。
一方面,广东会率先遇到发展中转型中的问题,叠加处在“两个前沿”,面临的外部冲击与内部困难,会更多更复杂。
另一方面,后发赶超的危机始终存在。领跑者被观察被分析,好的经验吸收借鉴,坏的教训主动规避,从而避免前人走过的弯路错路,甚至找到弯道超车的捷径,这就是后发优势,必须正视。
也有“成长中的烦恼”。比如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周期性问题交织,体制机制、政策体系与现实发展需求的匹配矛盾等等。
因此要实现“百尺竿头的跃升”,就相当于是在高原之上再登高峰。每增长一个点,赢得更高含金量,就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坡越往上,就越吃力,也越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品质与精神状态。
在这种时候,就更加需要“艰苦奋斗”。
再来回看“破风手”“拓荒者”“行动派”三种角色,其中的意涵与所指就更加明了。
领跑先行,势必面临更强大的风阻,咬紧牙关破除风阻,从而乘风破浪、御风而行,得靠“破风手”。
前路漫漫、岔路众多,走没人走过的路,干没人干过的事,把“没有经验”变成“先进经验”,把“没有先例”变成“成功范例”,得靠“拓荒者”。
时间不等人、机遇不等人,五年宝贵时间窗口稍纵即逝,真正抓得住、用得好,得靠“行动派”。
“走在前列”要想从从容容、游刃有余,只能靠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新的五年,广东不能辜负也不会辜负。
◆编辑:吴玉珍◆二审:江萍◆三审:周亚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