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人口工作“一池春水”!广东2024年出生人口、常住人口增量居全国首位
发布时间:2025-11-21 来源:南方日报

广东,再次用数据证明了自己的“人气”——连续7年成为全国第一生育大省,连续5年成为唯一出生人口超100万的省份。

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5》显示,2024年广东出生人口达到113万余人,比上一年增加了约10万人,继续稳坐“第一生育大省”之位。拥有约1.27亿常住人口、1.5亿实时在粤人口,更让广东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人气王”。

从20世纪80年代广为流传的“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到如今“创新创业、成就梦想到广东”的时代共鸣,大量怀抱梦想的人来到广东就业、经商、求学、旅游。人气不断汇聚的同时,也带来了资金、技术和信息,为广东推进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

11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广东视察,对广东发展提出殷切期望。对广东而言,人口既是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未来竞争力的关键变量。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周仲高表示,当前广东正处于人口红利与人才红利叠加的重要机遇期,必须坚持人才优先发展,统筹推进“引育人才”与“用好人才”,加快提升人口质量,以人口高质量发展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支撑。

“敢生”的广东

连续七年蝉联全国“第一生育大省”

全国每约十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在广东出生。

出生率又称为“粗出生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内)平均每千人中出生人数的比率,反映的是一个地区在特定时期内的人口出生水平。

从横向看,2024年全国出生人口为954万人,出生率为6.77‰,而广东出生人口达到113.3万人,出生率为8.89‰,高于全国水平。

从纵向看,2017年广东人口出生率上升到13.68‰。此后几年出生率回落,直到2024年出生率为8.89‰,相比2023年增加0.77‰,这是自2017年以来首次出现同比回升。

与自己相比,广东在出生率回升的带动下,整体生育水平保持了相对稳健的态势;和全国相比,广东已连续7年蝉联全国“第一生育大省”,并连续5年成为全国唯一出生人口突破百万的省份。

为何广东人生育意愿不低?

一方面,广东家庭观念强、重视代际传承的婚育文化传统是基础。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董玉整解释,强大的“家文化”理念与国家婚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相互融合,形成了以尊重婚育社会价值为基础的新型婚育文化。

2024年广东结婚登记总数达51.19万对,是全国唯一突破50万对的省份。婚育需求自然转化为生育增量,处于婚育黄金期的庞大群体,成为支撑广东生育活力的基本盘。

另一方面,广东持续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托育、住房、就业、医疗等配套政策陆续落地,几乎覆盖生娃、养娃的每个环节,有效降低了生育家庭的后顾之忧。

公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广东生育保险享受待遇人次约500万,次均住院分娩支付费用约5700元,次均生育津贴约2.1万元。

除了让人“愿意生”,还要缓解“养娃难”。自2023年起,广东启动“普惠托育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报告显示,全省托位数从2020年的22万个增长到2024年底的60.2万个,每千人口托位从2.0个提升至4.7个,预计今年底可实现每千人口5.5个托位的规划目标。

除此之外,诸多举措降低了年轻家庭“想生却不敢生”的顾虑,也让更多职场女性在生育与职业发展之间不再被迫二选一。

民间也拿出“真金白银”鼓励生育。在广东,不少地市、社区主动参与鼓励生育,如东莞万江街道新村社区,为生育二孩的家庭一次性补助1万元,三孩家庭一次性补助2万元;在广州白云区龙归街南岭村,合法生育一孩可获1万元奖励,生二孩有2万元,生三孩有3万元。

政府与民间的良性互动,缓解了不少家庭“不敢生、不愿生、养不起”的现实困境,也凝聚起全社会支持人口发展的合力,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注入更持久的动力。

青春的广东

在校生超过2800万

分析广东的人口规模与结构,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抗老”的省份,年轻人口占比高、流动性强。

除了超过百万的新生儿外,广东还是流动人口迁入的大省。数据显示,2024年末,广东常住人口1.278亿人,比上年末增加7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701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5.91%。

在年轻群体中,大学生规模尤为亮眼。《2024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广东全年各级各类教育(不含非学历培训,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2803.86万人,研究生教育在校生22.35万人,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268.76万人。

“城市抢人,就要从18岁开始。”暨南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院专家、华南城市研究会创会会长胡刚分析,广东在高等教育上的追赶决心显而易见,不仅新建高校,还吸引香港多所大学来粤办分校,进一步增强了省内高校对全国学子的吸引力。

数据再次印证了这一趋势——只要来到广东读大学,就有超过九成的机会留在广东就业。根据《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2021-2023届广东本科毕业生在本区域就业的比例为92.5%。

对许多年轻人而言,到广东读大学、再在广东找工作,已成为不二选择。

广东对区域外的大学生同样具有强大吸引力。《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本地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超半数来自区外,工科毕业生的区外流入比例更高,显著高于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

今年以来,广东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截至7月中旬已吸纳超过100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留粤来粤就业创业,进一步夯实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基座、人才底座,充分彰显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大学生的持续流入,不仅提升了广东人口的整体素质,也为广东充分释放人口红利、人才红利奠定了基础。

“教育是提升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直接途径。广东要重点发展高水平大学,这样才能真正快速地提升整体的人口质量水平。”周仲高表示,广东正处于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叠加的重要机遇期。要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最核心的仍是继续提高人口素质,包括提升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兴旺”的广东

每天约1.5亿实时在粤人口

1.5亿实时在粤人口,这是什么概念?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全国人口约14.1亿人,这意味着全国每9个人中,就有1个人在广东活动。

读懂人口数据,仍需厘清两个概念——常住人口和实时人口。

常住人口,指在一地居住超过半年的人口,是人口规模和能级的体现,约等于“基本盘”;实时人口的范围最广,既包括常住人口,也囊括了大量流动人口,甚至短期的旅行、探亲、出差等短期居留人员,可算“基本盘”和“动态盘”之和。

实时人口数超过常住人口数,意味着人口流动极为活跃。董玉整分析,数据表明广东,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对流动人口具有强劲吸引力。

一组更直观的数据,映射出人们“用脚投票”选择广东——2024年,全省接待游客8.7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4%、15.8%;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8天,全省接待游客6517.6万人次,较2024年国庆假期7天增长11.5%;实现旅游收入613.2亿元,增长14.2%。

广东为何持续保持如此强大的吸引力?

广东有机会。截至2025年9月3日,广东登记在册经营主体2000.19万户,较2024年末净增95.31万户,增长5%,占全国1/10,经营主体总量稳居全国第一。

“机会多了,人自然就来了。”董玉整认为,广东的超大经济体量和产业需求,为人口大规模增长提供了稳定动力。多样的就业机会、丰厚的劳动报酬,正成为开启人口增长的“金钥匙”。

广东很宜居。这两年,广东在规划编制、户籍政策调整、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方面发力“留人”,用真金白银守住“烟火气”,让人愿意来、留得住、过得好。

广东的“人气”是发展的最大底气,是活力的直接表现,更是信心的关键来源。在这片岭南热土上,人才、产业与城市共同成就的“春天故事”还在不断续写。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